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张宣科技:一节家庭党课 三代初心接力

2023-07-03 10:41:00

  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七一”前夕,河钢集团张宣科技企业展厅迎来一批特殊的参观者,见证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家庭党课。
  “这是我的父亲郑福庄,1939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入党,转业至离休前在公司工作了23年。”在“英雄辈出、红色沃土”展区,张宣科技退休职工郑海港看到父亲头戴狗皮帽、腰挎盒子枪、神态严肃而坚定的相片,难掩心中的激动和自豪。与郑海港一同前来缅怀父辈红色足迹的,还有四位哥哥以及两个侄子。
2023年6月26日,郑海港兄弟子侄7人与父亲郑福庄三代人同栏合影 
  张宣科技作为始建于1919年的河钢宣钢在新时代转型升级的承载体,其企业展厅浓缩了百年奋斗光辉历程,集中展现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历史角色和所作出的历史担当,集中展现不同历史时期涌现的英雄模范,高度浓缩展现了几代儿女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接续奋斗。郑福庄正是众多被陈展的英雄楷模中的一位。
  相片中郑福庄的身旁,隐去的是他的妻子李桂芬——这是一张珍贵的结婚相片。1939年农历六月十六,参加八路军没多久的郑福庄,为了安抚家人,急匆匆地从部队赶回来,中午拜堂成亲,下午就紧随部队出发,十年后辗转与妻子重逢,才补拍了迟到的结婚照。他在百团大战、辽沈、平津战役的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营级干部,被授予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等荣誉嘉奖。1959年转业到企业工作,恪敬职守、兢兢业业,直至1982年离休。
  在这个红色革命家庭中,三代人每一代都有张宣科技的职工,兄弟五人有4位担任过党支部书记,侄子郑鹏两次获厂级优秀共产党员,接续着传承红色基因的佳话。
  张宣科技是一片红色沃土,走出了“一级民兵战斗英雄”何金海、红石山游击队、开国劳模马万水和他的英雄集体,中共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党的十四大代表、十八大代表等一大批时代楷模。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尉健行、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莅临企业视察或亲切接见过职工代表,这些巨大的政治荣誉的背后,是几代张宣科技人忠党爱国爱企,革命加拼命的精神的挺立。
  循着父辈奋进的足迹,从“英雄辈出 红色沃土”展区,到“钢铁报国 铸就脊梁”展区、“勇担使命 转型升行”展区、“科技引领 绿色发展”展区……展厅里陈列的大量图片文字等史料,不断将郑家兄弟子侄带回那一段段峥嵘岁月。
  “1960年国家副总理陈云视察烟筒山铁矿的时候,父亲就在烟筒山铁矿担任纪检委书记,那一年全矿开展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6月份荣获冶金工业部黑色金属矿山双革四化红旗。”大哥郑海波回忆说。
  四哥郑海新是企业第一批十佳班组长,作为原选烧厂工人技师踏实工作了一辈子,郑海港职业生涯一多半时间在轧钢产线工作,退休前最后一班岗担任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兄弟俩亲身参与和见证了企业从改变有铁无钢到三次跨越的大发展时期。“今天来到这里,就是用心感受父辈们艰苦奋斗建设企业的气概,传递我们勇当‘新长征突击手’助推企业腾飞的志气给侄子们。”郑海港用“长征”和“新长征”定位父辈和后辈不同时期的使命担当。
  进入新时代,张宣科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贯彻河北省委、省政府实施转型升级的重大决策部署,建设高端装备关键材料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三大基地”,大力发展氢冶金、高端材料制造、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等产业。今年以来,全球首例焦炉煤气零重整直接还原氢冶金示范工程等绿色低碳转型核心项目全面落地,引领我国钢铁行业由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进入了技术升级的新发展阶段。红色基因赋予的历史角色和时代使命,感召着更多儿女在属于自己的时代建功立业。
  “今天来到这个展厅,我的心情很激动,公司党委一直没有忘记你们的爷爷,没有忘记这些老革命。你们两人不但要把企业当家,还要像爷爷一样,为公司做出贡献。”
  “对,爷爷传给你们的解放奖章和独立自由奖章不止是纪念,更是我们家的红色传承,你们两人要当好咱家‘新长征的突击手’!” 郑家长辈纷纷嘱托着两个小辈。
  赓续红色血脉,沿着父辈足迹奋进。“爷爷的事迹我从小听到大,父亲这一辈人的奋斗更是看在眼里,请长辈们放心,我们一定会跑出我们这一代人的精彩。”郑建军代表第三代子弟郑重接过传承好红色基因的“接力棒”。
  “我们一同与父亲合个影吧!”只见郑福庄的相片前,一家兄弟五人和两位身着蓝色工装的子侄,面带微笑,凝神注视着镜头,将一堂生动的家庭党课定格在这一刻。
  家庭党课时有尽,精神传承无穷尽。在郑福庄坚定的目光中,他们知所从来,在三代人的合影里,他们思所将往。以初心应党,以实干报国,让信仰接力传承,让精神永放光芒。(牛晓博 王春林)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