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周传勇 通讯员 张波 周加银 报道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多用一个普通垫片,就多花好几块钱。蒸汽少开一分钟,能省出几十块钱……”1月29日,当《中国冶金报》记者来到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焦化厂回收车间,职工窦浩磊跟一张“纸”较起了劲儿。让他较劲儿的这张“纸”,就是今年初以来焦化厂回收车间实施的“算账明白纸”制度。
在该车间新区煤气净化班会议室里,这张“算账明白纸”格外醒目。“纸”上写有15种常用办公用品、13种生产辅料,以及各种规格的阀门、垫片的价格。有了这张“纸”,职工在日常操作、检修时能根据各种物料使用情况迅速算出“明白账”,查找是否存在浪费的情况,并对工艺、操作进行优化提升。
在干中算,在算中干。自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一人一表”赛马机制落地以来,焦化厂回收车间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工作效率等方面查找浪费点,集思广益、创新改善,全力降成本、提绩效。
“自从执行了新的操作方法,轻苯收率提高了近0.1个百分点。”该车间新区轻苯中控班职工李剑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车间职工现场紧盯管式炉出口温度、再生塔顶压力等关键指标,对脱苯塔操作进行细化调整,推广“算账明白纸”制度后,轻苯收率稳步提升。
该车间持续推进全员创新改善,向职工征集消除浪费的“金点子”,营造“全员节约、消除浪费”的浓厚氛围。
“新区循环油泵电机修复工作完成后,车间给我奖励了200元!”维修班职工李栓运高兴地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全员创新改善持续推进,修旧利废、自营检修等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开展,并纳入“一人一表”绩效考核,根据创造价值、节约维修费用的情况,对职工给予适当奖励,不仅提高了职工积极性,还能最大限度地“榨取”废旧设备的剩余价值,降低设备维检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