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赵萍 报道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自2023年9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一时间,“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关键词,更是被媒体争相报道、广泛传播。
毋庸置疑,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那么,钢铁行业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钢铁行业要辨明“新”与“旧”。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首先要认识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钢铁行业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升级为方向,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积极推动传统生产要素中的“精华”与新生产要素创新组合,着力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和质变,激发行业各方创新发展活力,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形成以创新为特点,以质优为关键,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要组成的先进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行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钢铁行业要处理好“舍”与“得”。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力总量的增加,还是生产力的深刻变革,钢铁行业必须继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清除制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各种障碍。
一是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禁钢铁新增产能、巩固去产能成果,同时有为自律、有效调控产量,去除沉疴旧疾,轻装上阵,加速结构优化调整。
二是聚焦绿色发展,科学统筹处理好绿色投入与自身发展、整体与局部、短期与长期的关系,舍弃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数据造假等短视行为,同时加强自主创新,实现以工程项目促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助推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是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在发展应用型研究的同时,更应加强面向产业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模型的联合研发,坚决舍弃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忽视行业未来发展的行为,补足短板、剔除隐患、防止虚高,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实现真正以创新为内核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钢铁行业要突破“有”与“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钢铁行业要牢牢握紧创新这个制胜法宝,布局产业未来发展,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敢于无中生有、有中生优,勇于独创独有、敢闯敢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形成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一是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资金链,加快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提升创新体系整体能级。二是可借力数字化发展,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适度超前建设行业内部数字基础设施,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进入全新阶段。三是重视劳动力要素发展,制订实行招才引智、针对培养等的创新人才措施,提升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面向未来发展的更高素质、更高技术含量的人才。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2023年,钢铁行业平稳度过了运行较为困难的一年;2024年仍面临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但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钢铁行业要积极投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伟大实践,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强企,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