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云”上问道,代表委员“言值”高

2024-03-14 10:31:00

  编者按
  从“高质量发展”到“新质生产力”,从“深化改革”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些热点话题引起全民讨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了哪些重要的讯息?对钢铁行业有何影响?答案在一场云端访谈中浮出水面。
  中国冶金报记者 贾林海 
  3月8日,来自钢铁产业链的6位全国人大代表、1位全国政协委员(详见本期嘉宾名单)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一道“结伴走进”中国冶金报社两会云客厅,在“云”端谈感受、解热词,纷纷亮出高“言值”。
3月8日,中国冶金报社《两会云客厅》邀请了来自钢铁产业链的6位全国人大代表、1位全国政协委员参与主题论坛,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新质生产力等话题聊心得、谈体会,为钢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周梦达 制图)
图为中国冶金报社两会云客厅现场。
  本期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钱刚
  全国人大代表,包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孟繁英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建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钢集团首席专家 王运敏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永胜
  全国人大代表、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 朱小坤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昆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怀平
(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特邀嘉宾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 骆铁军
  谈《政府工作报告》——有方向、有机遇、有信心
  正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所说,今年的《报告》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上下贯通、融为一体,实事求是、务实平实,充分体现了党心民心交融、政声民意共鸣,也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
  在这份报告中,哪些提法让来自钢铁产业链的代表、委员印象深刻?
  钱刚:从《报告》来看,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鼓舞人心、振奋信心。今年设立了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我感到信心大增。
  《报告》在部署2024年工作任务时,第一条就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二条提出“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我看来,这些提法给作为传统制造业的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对钢铁行业今年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充满信心。
  孟繁英:《报告》提到今年工作任务之首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还专门提到“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内容,对钢铁行业是一大利好。同时,《报告》安排的政府投资较多,按照赤字、中长期国债及地方债测算,大约有9万亿元。
  对钢铁企业来说,要通过开发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提升自身服务能力;通过设备更新改造工程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更好的支撑。
  王运敏:我对《报告》最深的感受有两方面:
  一是《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特别是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今年首要任务。这与我本人的工作息息相关。
  二是《报告》提出的今年第6项任务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钢铁行业原料端超80%依赖进口,行业利润被严重侵蚀。只有保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才能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特别是下一步要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没有原料供应安全作为基础,这些产业很难实现快速发展。
  李建宇:关于今年《报告》我想分享3点体会。
  首先,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今年GDP增速目标设定在5%左右,《报告》中的一些提法,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涉企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等较为积极。在这种政策“组合拳”的激励下,我对今年整体经济发展有信心。
  其次,《报告》在部署今年工作任务时提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钢铁行业如何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面做工作,这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报告》还提到“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也给钢铁行业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最后,《报告》提到“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这几年,国资委一直强力推进国企改革,不断提升企业效率,让国企更有活力。我相信,在下一步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像我们这样的国企将更有活力、更有竞争力。
  王永胜:听了《报告》感到很欣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更受重视了。《报告》提到“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钢铁行业在此方面占有很大分量。这对钢铁行业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钢铁行业在历史上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仍应是主力军。
  朱小坤:《报告》语言精炼、鼓舞信心,增强了企业家干事创业的决心,对机械制造行业也给予了充分肯定。我相信,只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一定会收获不一样的2024年。
  谈稳增长——拒绝“内卷”,加强行业自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当前世界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产业进入深度转型期,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过去一年的工作怎么看?今年定下的目标怎么干?钢铁行业实现稳增长还有哪些难点?代表、委员们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钱刚:从现实情况来看,钢铁行业确实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同时也特别“卷”。虽然我们只是原材料供应商,但这种不健康的竞争环境最后可能会倒逼我们降价。因此,今年我在提案中建议加强行业研究力量及治理能力。行业要想健康发展,研究和治理能力要进一步加强。这里不单指钢铁行业,也包括下游行业。另外,在碳减排方面,欧盟对我们行业提供的碳数据不认可,必须由欧盟的专门机构来核查,这需要我们加强与欧盟的谈判沟通。
  李建宇:无论是转型升级、降本,还是赋能,我认为几乎所有钢铁企业走的都是同一条路,只是看谁走得快、谁走得慢。
  首先,我们自己要自律,行业要自律。无论走哪一条路,最终还是要落在行业自律上,这是行业长周期健康发展的基础。
  其次,钢铁行业拥有很多人才、资金,且很多企业整合后很庞大,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我们能否在产业链上形成错周期发展的产业,寻找新赛道?这需要我们共同去探索。
  最后,我认为目前中国钢铁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还不够高,龙头企业应带领中国钢企参与全球竞争,在全球市场上成为“领头羊”。我认为,今天的中国钢铁行业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希望行业龙头企业能带头走出这一步。
  朱小坤:我认为我们还是要走市场经济道路。在发展过程中要持续创新,要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转型,要靠自己,经营不好的就停产、亏本的就关门。现在正是锻炼钢铁企业走向市场、赢得市场、争取市场的最好时机。
  刘怀平:从一些国外产业转型的经验来看,虽然他们也非常注重市场化调节作用,但依然离不开有形的手来参与。钢铁行业如此大的体量,不可能迅速从10亿吨降到6亿吨或5亿吨,肯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调整转型过程。因此,我建议国家专门就钢铁行业成立钢铁转型升级母基金,真金白银来推动钢铁行业兼并重组,让市场化淘汰更加有序。
  谈新质生产力——切忌“喜新厌旧”,做到因地制宜
  新质生产力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热度最高的关键词之一。《报告》把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的第一项任务,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钢铁企业来说,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钱刚:我认为,钢铁行业正在推进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传统制造业要创造一个新产业,可能性不大,这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但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钢铁行业可以采取联合创新、跨界创新的模式与其他行业合作。
  例如,钢铁行业的先进技术可以赋能其他行业,其他行业的先进技术也可以赋能钢铁行业。在行业内部,我们还可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创新。通过跨界联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这就是我理解的新质生产力。
  孟繁英:我认为,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核心是创新。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包括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等。新质生产力可能会带来新型生产关系的变化。
  对于钢铁行业来说,除了推进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之外,还要进一步考虑如何对接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产业结构。或者将钢铁行业现有的先进技术植入到其他行业中,这是我们要考虑的方向。同时,我们可能会面临上下游之间供应链模式的调整,以及解放员工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创新,也需要政策端做出相应调整。
  从行业层面来看,我呼吁大家共同寻找政策面的堵点,从而共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李建宇:在我看来,对于像钢铁行业这样的传统制造业而言,新质生产力意味着一种赋能。
  首先,我们的发展动能是什么?无论是装备升级、结构调整,还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对钢铁行业来说都意味着赋能,以新动能赋予钢铁行业发展动力。
  其次,我们的产品结构如何进一步升级?产业升级必将带动装备升级、材料需求升级。钢铁行业如何提供产业升级所需的材料?一些依靠进口的材料怎么去打破局面,从而让我们的产品真正实现低碳、做到全部进口替代,进而增强全球竞争力?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在产能问题上,我想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在减量过程中,钢铁产业链如何发展?能否继续向下游产业延伸?如果能在这方面找到路径赋能钢铁行业,同样可以推动钢铁行业实现转型升级。
  王运敏: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科技创新,没有科技创新的支撑,新质生产力很难培育。我们要积极“走出去”,加强技术创新,在竞争中赢得先机。每家企业都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行业、企业甚至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
  王永胜: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新质生产力就是新的更高质量的生产力,就是一种先进生产力。从具体实践来看,新质生产力要以先进科技作为驱动和内核。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质生产力不应只包括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如此重的分量,应通过应用数字技术、节能环保新技术等,实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我们要生产出更多高端、优质的钢铁材料来服务市场和社会。
  朱小坤:从去年9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到今年“新质生产力”写入《报告》,我认为这为企业更大力度创新、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国每年有上千万吨高端材料依赖进口。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钢铁企业“走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就是要追求精致化、高端化,走“专精特新”发展的新路径。如果钢铁企业可以把精力放在研发进口材料上,那么新质生产力在钢铁行业就能更好地落地见效出成果,就能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强劲引擎。
  刘怀平: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新质”,包括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钢铁企业来说,“因地制宜”要抓好两个字。
  第一个字是“地”。什么是钢铁行业的“地”?我认为主要有3个方面:
  一是客户。企业是一个经济主体,无论社会怎么变化,不管产业遇到什么困难,首先都要把客户当成自己最核心的“地”,要时刻聚焦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对碳足迹的需求、对服务的需求、对物流速度的需求、对价格的需求等。
  二是产业。无论哪个企业,再优秀也离不开产业。对于钢铁企业来说,我们要抱团取暖,为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多发声、多争取更好的环境。大家一起把产业发展好,才能在“冬天”拥有自己的温暖。
  三是区域。每家钢铁企业都要融入区域产业结构。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因地制宜时,特别强调了3个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每家企业都要与所在地的经济社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第二个字是“宜”。什么是“宜”?“宜”就是方法、思路。对于钢铁人来说,如何找到我们的新质生产力?我认为主要有3个方面:
  一是创新。创新永远是我们发展生产力、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路径。
  二是融合。钢铁行业可以把其他行业的先进技术、先进业态、商业模式融到自身中来。同样,钢铁行业也可以与其他行业实现技术融合、资本融合、市场融合、生态融合。
  三是调结构。传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把握3句话:产品高端化、装备智能化、企业绿色化,其核心还是调结构。
  我们只要把自己的“地”理解透,把自己的“宜”找准确,发展新质生产力就不难了。
  骆铁军在与各位的交流中,代表钢协对各位代表、委员在全国两会期间积极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表示感谢。他说,此次云访谈既有国有企业代表,又有民营企业代表,既有专精特新企业代表,又有从建材行业转型到钢铁行业的代表,大家对《报告》、新质生产力、行业稳增长等话题的探讨令其受益匪浅。他还围绕各位代表、委员关心的议题介绍了钢协近期开展的相关工作。他表示,钢协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凝聚合力、推动钢铁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52632.jp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