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通讯员 刘一 报道
中国钢研 供图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钢研)以流程解析优化、知识工程和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为引领,突破冶金生产过程数据治理、钢铁数字孪生、数字化工艺、流程精益管控、数字低碳等关键共性技术瓶颈,以钢研智云平台为核心,构建包括钢研碳云、数字孪生及冶金智能制造标准验证公共服务等在内的科研平台群,以具有技术价值、能解决行业难题的技术作为突破方向,持续为钢铁行业提供绿色化、智能化技术驱动力。
图为中国钢研数字孪生平台的热轧厂。
在钢铁企业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建设方面,中国钢研主要从4个重点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钢铁数字孪生。中国钢研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了钢铁数字孪生平台,基于低代码、可组态的开发环境,以数字化手段将真实的物理生产线复制到虚拟空间,模拟设备对象和物料对象在现实环境中的行为,通过数字孪生的集成技术实现对不同尺度、不同维度的数据和模型的集成及模型间实时动态的数据交互,并使控制系统和虚拟系统实时交互反馈,让新产品、新工艺、新系统可以在真实工厂上线前进行概念验证和虚拟调试,标准设计流程、调整生产节奏,为钢铁行业建立新一代的智能制造工程做出示范。
二是钢研智云平台。钢研智云协同研发平台是人工智能研发、服务和生态构建的基础设施和一站式应用平台。中国钢研通过统一协同研发工具、规范研发流程、支持端到端的研发创新,为科研工作赋能。钢研智云协同研发平台建立了统一的AI(人工智能)平台、企业知识图谱管理平台、统一的代码管理平台等,为中国钢研内部人工智能协同研发及外部钢企人工智能场景提供端到端支持。AI模型训练及管理平台支持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理解等模型训练能力,集成了先进AI视觉技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视觉识别模型构建服务。此外,该云平台一方面能建立知识图谱研发平台,根据业务和数据构建知识图谱,提供对知识的抽取、知识融合等服务,管理专家经验等并协助相关项目交付;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研发运维一体化平台,支持开发、构建、测试、部署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项目自动构建和持续部署,提高科研工作和服务客户的效率。该云平台建立统一的代码管理平台和镜像仓库,利用统一的企业资源池管理平台,把科研工作中产生的有价值的数据等有效管理起来,并能在不同项目、不同人员之间共享。
三是冶金工业机理模型库。冶金工业机理模型库是将冶金行业的工业原理、技术等通过数字化手段,封装为可重复使用、互操作和跨平台调用的模型组件,并且可以进行共享的钢铁行业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包含有模型集成开发环境构建等核心功能。该平台建立了完整的冶金机理模型分类体系、精准搜索引擎和审核评价机制,改善了模型杂乱适应性差、开发专业性强、行业知识和数据存在壁垒的现状,以数字化平台促进工业知识的沉淀、传播、复用与价值创造,同时为工业软件的开发提供支撑,打破了国际工业软件技术封锁,夯实了我国应用软件的开发基础,在工业模型数字化及软件开发智能化方面形成原创优势。该平台目前在首钢、沙钢等25家钢企应用,共计部署冶金机理模型达2214个,开发基于冶金机理模型的工业软件超61个,在金属学会技术成果评价会上被评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集成开发环境和知识图谱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四是钢研碳云平台。中国钢研是低碳研究起步较早,并且研究最全面、最系统和最深入的单位,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低碳推进委员会低碳发展组、低碳技术组组长单位。中国钢研立足自身理论和技术优势,立足中国国情、兼顾国际接轨,建设钢研碳云平台,依托国内外标准,结合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标准模块化计算工具,采用云端部署与维护的方式,快速实现产品等碳足迹的量化分析,为企业提供低碳管控和低碳认证的完整解决方案。同时,中国钢研构建起了中国钢铁行业内具有一定本土化特色的背景数据库,助力企业应对未来低碳认证带来的挑战,也为国家本土化背景数据库构建奠定基础。钢研碳云平台为相关管理部门及企业提供碳排放核算管控和全生命周期评价两大服务,支撑钢铁企业开展低碳发展战略咨询、碳资产管理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降碳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