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中国二十二冶:聚焦专业领域 厚植冶金建设“国家队”一流本领

2024-09-26 10:47:00

  中国二十二冶作为中国钢铁工业开拓者和中流砥柱的中冶集团旗下一员,自诞生之日起,就坚定不移地将自身的使命与冶金行业的建设发展紧密相连。二十二冶人始终坚守这份赤诚的初心与神圣的使命,在焦化领域深耕细作、勇往直前,以脚踏实地的态度、锐意进取的精神和一诺千金的诚信,不断铸就辉煌的业绩。
  迄今为止,中国二十二冶已累计施工多达200余座焦炉。其中,捣固焦炉70余座、顶装焦炉130余座。每一座焦炉,都是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精心雕琢的杰作,更包含了对品质工程的不懈追求。这些焦炉犹如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傲然屹立,见证着中国二十二冶的辉煌历程;又似一部部传世的经典,历久弥新,展现着中国二十二冶的卓越技艺和非凡成就。在焦化行业的发展道路上,中国二十二冶始终昂首阔步,以其坚实的步伐和无畏的勇气,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纵观中国二十二冶与“焦化”的情缘,所承建的焦化工程几乎都成为行业内的名牌工程和标志工程:从1985年中国二十二冶承建的第一座焦炉——北京焦化厂6米焦炉是国产化的第一座6米顶装焦炉(红旗焦炉)工程开始,到2004年焦炉一体化施工的开端——辽宁营口嘉晨燃化有限公司1号焦炉工程,再到2007年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的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7.63米复热式焦炉建成,还有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350万吨/年钢铁项目2×60孔焦炉工程,是中马两国政府共同推动的重大合作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两年的耕耘也收获了甜美的果实。这一串串闪光的印记,一项项叫得响的工程、一件件质量过硬的产品,中国二十二冶用实际行动扎根焦化行业,用智慧与汗水绘就了一幅不朽的“丹书铁卷”,诠释了冶金建设“国家队”的实力与担当。
图为中国二十二冶承建的内蒙古东日新能源焦化项目。
  实现精细化建设目标
  中国二十二冶聚焦冶金建设主业品牌展现出强大实力,始终保持“国家队”基本阵形稳定,尤其是在提升焦化工程管理内涵、打造专业焦化施工团队上,狠抓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动能培育,发展思路不断清晰、体系不断完善;坚持以项目为龙头,高起点谋划产业发展,形成绿色、低碳、智能化以及核心技术装备为主题的新发展格局,为传统冶金业务赋上现代产业之能。近年,中国二十二冶行业领航力逐步攀升,包揽国内大中型焦化产能升级、环保搬迁等战略性升级项目,先后承建了首钢京唐A焦化工程,河钢乐亭化工园区3号、4号焦炉工程,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工程,山西东辉新能源有限公司6.25米捣固焦炉项目,唐山天顺煤焦化工248万吨/年钢焦一体化焦化搬迁项目等有代表性的焦化工程,凭借着专业的管理、过硬的技术在行业舞台上绽放光彩。2024年,中国二十二冶承建的3项焦化工程再次获得冶金行业优秀工程质量成果奖。
  在管理能力提升上,中国二十二冶充分结合现阶段国家提出的自主创新的号召,积极研制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先进经验成果。他们以各类型焦炉施工技术为根本,关注国内外相关的先进管理观念,从熟识掌握各类工艺入手,以增强改革能力为手段,研发先进、科学的施工方法和专有设备及技术工作;独立研发的耐火材料信息化管理技术,是在国家大力倡导低碳环保、科技创新的政策要求下,自主研发而形成的一门全新施工管理技术。该管理技术将计算机技术引入传统的耐火材料管理中,按照施工流程确定出蓄热室区域、斜道区域、燃烧室区域、炉顶区域、格子体区域,实现模块化的整体布局控制,同时引入激光微测数据采集技术,确保砖检数据精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搭配焦炉仿真施工技术及炉窑砌筑分析和仿真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仿真砌筑、三维动画、工时计算、脚手架设计和劳动力分配等多项功能,具有智能化高、可操作性强、人为干扰少和结果科学等诸多特点,可极大地提升对焦炉施工质量的控制能力,可全面指导焦炉一体化施工。
图为中国二十二冶承建的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110万吨/年焦化工程。
  在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350万吨/年钢铁项目2×60孔焦化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中国二十二冶人把管理上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该工程作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既是中马经贸合作战略发展新平台,又是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示范区,备受瞩目。“打造专业领域海外精品工程”是中国二十二冶项目管理团队最大的目标,誓要发挥“冶金建设国家队”的质量控制和技术管理优势,科学优化施工工艺,并利用“新、中、大”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实现国内外相关方信息共享。该项目建设初期,在中国二十二冶统一领导下,项目管理团队施工现场实行项目集中核算、分级管理模式,进行施工现场项目全过程管理;项目部根据合同规定的工期要求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并以此作为管理的目标,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经常检查,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分解,按施工的逻辑进行合理安排,对照、分析,及时发现实施中的偏差,以反映施工顺序和各阶段工程面貌及完成情况,根据逻辑关系绘制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达到直观的管控效果。
图为运行中的焦化生产线。
  了解过焦化行业的人都知道,配煤系统筒仓结构是焦炉上料的关键环节,并排布置的料仓也是展现工程质量“横平竖直”的最好名片。但是在海外地域施工,传统筒仓施工办法所需的材料虽常见,但大量获取却比较困难,如果从国内供给,运输时间太长无法满足工期的要求。该项目部充分运用在焦化行业的管理及施工经验,经过反复的实验推敲,探索把烟囱的分段半滑模的施工方法运用到筒仓施工中,不仅能够实现结构施工和钢结构安装的有效穿插,还能在上部结构施工的同时,进行下部钢漏斗安装,达到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更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和经济效益,且施工外观质量远远好于传统做法的工艺,并取得了更具象化的效益。
  推动工艺技术变革
  中国二十二冶始终紧抓焦化行业的发展主线,不再仅仅是追求规模效益,更是向着质量效益和价值效益转变,坚定不移地把大力组织实施技术创新作为市场开拓的引擎之一,用技术创新推动焦化项目技术结构优化升级,再多形式、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拓展,将研发领域向焦炉土建、砌筑、安装及高炉、热风炉砌筑、干熄焦施工等工程建设延伸,持续扩大创新的深度。在加快转化的过程中,中国二十二冶积极面对新的地域、新的环境、新的条件,从施工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不断改进,全面推行“现代化焦化”理念,并以建成项目为依托,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广新技术,从而更好地把最新、最优的施工技术推广到整个行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为了提高专业的技术力量和科技开发能力、提升基层技术人员综合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服务水平、加强焦化领域科技创新队伍的人才建设,中国二十二冶组建了专业技术研发中心,先后开发使用了一批具备国内领先水平的施工技术,包括焦炉仿真施工技术、热风炉不开口施工技术、7.63米焦炉施工技术、大型热风炉新型上料技术、焦炉耐火材料模块化管理技术、干熄焦系统砌筑技术等,更快地实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了企业在传统焦化行业的生存能力和应变能力。目前,新建的焦炉基本上炭化室都是7米以上炉型,其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结构复杂、节能环保,并且产量是6米焦炉的将近两倍。为此,安装的精度也要求极为严格。比如在焦炉基础顶板下喷管安装过程中,安装偏差要求纵横中心线偏差±1毫米,垂直度及标高偏差±1毫米,设计也多要求后埋。如此多及高精度的要求,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中国二十二冶发明的焦炉顶板下喷管后埋上下双控安装方法,使安装完后的下喷管垂直度偏差全部控制在了±1毫米之内,而且施工方便、操作简单,人工、机械和材料投入较少,整个控制系统的材料可重复使用,既加快了施工速度,又能够降本增效。
  山西蔺鑫焦化项目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唐城镇,是安泽县建设省级煤焦化产业园区的重点支撑项目,设计采用2×65孔JNX3-70-2型7.0米大型顶装焦炉,配套系统齐全。该项目以建设绿色、集约、创新、领先的新焦化产业链项目为目标,具有高效节能、工艺先进、单元控制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高、环保设施齐全的特点。该项目被列入开发区新建重点转型项目名单和省工业转型升级“双百项目”。为此,中国二十二冶山西蔺鑫焦化项目部从开局阶段到施工阶段,再到收尾阶段一直铆足劲儿,致力于用技术创新建设精品工程。
图为中国二十二冶承建的山西蔺鑫煤焦化工程。
  焦化专业相对于其他冶炼区域施工,有着单体多、功能较杂、交互连接紧密的施工特性,因此每一个单体的综合质量都影响工程的运行稳定,专注于突破技术瓶颈成为常话常新的重点。该工程的熄焦塔为干法与湿法相结合,意味着会有兼顾两种熄焦模式的设计,工艺设计相对于一种方式会更复杂,施工方式存在特殊化。该项目部对比同类型的焦化项目,并结合塔身长宽为13米、高65米的结构特点,创新性采用内部满堂支撑脚手架,外部采用双排支撑脚手架的施工方法。同时,他们通过对BIM技术的应用,做到图纸提前纠错,方案得以优化,施工进度模拟与预警,提前消除了现场的技术难点。熄焦塔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工程量大、条件复杂、工艺要求高,其中混凝土浇筑的裂缝控制成为施工控制的重点及难点。为了完美解决此问题,该项目部与各方多次召开工程推进专项会议,按照“试点先行、确立样板、大范围推广”的原则,共同商议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通过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搅拌、软件计算机模拟、浇筑方法选取、温控措施和监测、养护等一系列综合施工技术达到质量标准,也将过程中积累总结的经验应用在多个单体的混凝土作业中,既加快了施工进度,又保障了工程质量。
  聚焦低碳式发展
  “匠心铸精品,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精细化管理打造高质量绿色工程。”中国二十二冶清晰地认识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绿色低碳发展正深刻影响着行业发展,也是焦化工程施工过程中永恒的主题。为了开发焦化绿色低碳模式,中国二十二冶立足自身各项优势特点,积极谋划焦化领域的绿色发展,致力于实现焦化项目的“无尘、无味、无烟、无声”,并加之以实际行动。他们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对工程测量、材料进场、施工过程等各个环节把控做到“精、准、细、严”,将“绿色”观念体现在每一道工序中,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做到在能源使用上更加节约、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更少、对冶金行业现代化发展贡献更大。
  建筑施工产生扬尘可以说是一直被关注的核心现象,减少起尘、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起尘量,靠的不光是“施工区域采用全封闭、四周种植绿化带、设置喷水装置”等传统做法,更需要因地制宜制订行之有效的方案,中国二十二冶结合多项工程的施工,在土方等材料的搬运储存过程中采用密目网覆盖密闭运输堆放,一方面减少飞扬,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材料耗损;在防噪减震方面,他们针对备煤、筛焦不同区域建筑群的不同特点,制订了每个区域的降噪措施,从减少噪声声源、阻隔传播途径和受者保护等方面入手,首先施工中选择了先进可靠的低噪音机械设备,在设备基础设减振材料垫,从根本上减少噪声的污染,对于试运行的高噪声设备,如粉碎机、破碎机、引风机,搭设了临时的隔声棚进行密闭,保证了施工区域的“静谧”;施工现场也多处设置了有关安全、文明施工标语牌,标志鲜明、位置合适,让人一目了然,保证了施工作业人员能够将节能低碳意识融进施工的每一步。
图为中国二十二冶承建的马来西亚东钢炼焦项目一期工程。
  为了在每一个焦化工程的建设中彻底应用绿色冶金发展模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积极体现提高施工环保工作效率的意识,中国二十二冶在化产区域、废水(废气)处理区域等涉及环境保护工序的施工中,把提升施工质量、完善技术参数指标作为首要满足的条件;为切实执行“绿色施工”标准,他们要求施工现场各个环节都必须有理、合理、绿色、文明;增加材料的周转次数,降低材料在使用中的消耗,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焦炉砌筑时,备砖、上砖、砌砖做好扬尘处理,设置有效围挡形成相对封闭的施工空间,保证整洁、安全。
图为中国二十二冶承建的马来西亚东钢项目焦炉正在出焦。
  马来西亚东钢炼焦项目作为一项体现国际化合作的焦化工程,中国二十二冶在组织施工时积极贯彻“低碳、环保及洁净化施工”的部署要求,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建立健全现场低碳环保及洁净化施工管理体系,并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制订配套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量。为了保证焦炉操作负压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要求,中国二十二冶马来西亚东钢炼焦项目部选用了与清洁环保炉型和先进废气处理工艺技术相匹配的施工方案,要求各工序的施工必须做到100%质量达标,并在施工中依托系列高精度配套设备,实现施工全过程的低碳化;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他们在正确使用施工机械材料、及时清理施工现场、降低扬尘及噪声产生、提高绿化率、净化环境等方面加大管理,确保低碳化发展理念的落实落地。该项目部通过落实细致有效的施工环保措施,在提高企业低碳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收获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王珺)
(图片均由中国二十二冶提供)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52632.jp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