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工作中的查武华。 (中冶宝钢 供图)
查武华,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一名电气点检员,自入职以来深耕设备安装、维修与点检等领域,从一名普通的钳工做起,一步步成长为电气点检领域的佼佼者,最终跻身该公司“千人计划”的领军人才行列。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荣获2025年全国五一劳动模范称号。“这真是莫大的荣幸,也是对我的最大肯定!”他说。
匠心独运 基层磨砺显真章
查武华的奋斗故事,还要从2000年说起。那年,他从家乡来到上海,在一个钢结构包工队工作,从材料放样、切割和焊接等工作做起。他努力自学考取了焊工证,并一点一点地掌握了铆工、钳工等多项专业技能。2003年,他转战高炉安装领域。2011年,查武华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加入了中冶宝钢第三检修公司,正式开启了电工生涯。面对全新的挑战,他通过培训学习电工知识夯实业务基础,并在现场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凭借出色的表现,他在多次公司级别的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2014年,他再次调岗,正式转型为电气点检员,负责中冶宝钢一炼钢行车电气设备的点检工作。
查武华深知电气点检责任重大。他的脑海里有一本清晰的账本,记录着所有备件状态。他的手则像一把万能的钥匙,能解的开几乎所有设备故障“死结”。查武华还利用业余时间,不断钻研,并与现场人员紧密沟通、交流探讨,将标准化管理理念融入到设备点检的每一个环节。他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执行日常点检,精细化管理备件,持续提升排故能力。正是这份匠心独运,他所管理的设备多年来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和停机故障。
勇于创新 既做“守规者”又做“创新者”
在日常工作中,查武华既是“守规者”,又是“创新者”。他处理问题胆大心细,每次操作前必反复验证方案,对标规章流程,确保万无一失。与此同时,他又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传统。
在电气点检工作中,查武华发现传统点检方式存在诸多不足。他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研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原理、行车电气图纸等,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他发明的“电磁吸盘安全保护指示装置”“起重机滑触线除尘装置”等专利技术,不仅改善了设备的安全性能,还大幅降低了设备损耗和物料费用。查武华个人先后获得上海市电工技能大赛第二名、全国点检技能大赛第三名的好成绩,2021年还获评为“全国技术能手”,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取得设备管理高级工程师资格,2023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查武华还建立了查武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和QC(质量控制)研究小组,带领团队修订了区域内行车点检标准5000余条、标准项次30000余项,为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他的带领下,该公司的行车设备故障率降低了60%,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传道授业 坚定“匠心传承”
查武华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他积极响应中冶宝钢的“千人计划”倡议,主动承担起师徒带教的重任。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新员工。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一批批新员工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为中冶宝钢的设备管理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传授技艺的同时,查武华还注重培养新员工的匠心意识和专业素养。他时常和新员工说:“设备稳定运行离不开扎实的业务基础。只有把日常工作做到位,才能让设备‘少生病、多出力’。”这种匠心的传承,使得中冶宝钢的设备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智能化变革的浪潮中,查武华还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一头扎进区域无人化行车改进项目的激流之中。面对高精度定位系统、智能控制系统,以及远程监控系统带来的各种挑战,他们一次次地发起冲锋。终于,在无数个日夜的不懈拼搏后,他们成功帮助公司实现了行车的自动化、智能化运行。无人化行车投入使用,不仅帮助该公司提高了作业效率、改善了安全性,还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标杆案例。
查武华以匠心筑梦、创新引领为信念,在设备管理的道路上书写了不懈奋斗的篇章。相信他会继续以匠心精神和创新担当为中冶宝钢的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戴海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