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李景生。 (中国二十二冶 供图)
李景生,河北省唐山市市管优秀专家,“河北省示范性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现任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中冶重工(唐山)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河北省重型装备预应力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主任,2024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5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多年来,他坚持扎根技术研发一线,潜心研究重型装备制造领域核心技术,带领团队攻克多个难关,使国产自主研发的制造装备收获多项国内第一,为重型装备的自主研发工作做出突出贡献。
以匠心打造“国之重器”。李景生作为该公司的技术领军人物,在特重型装备极端制造领域带领团队自主创新,作为总工程师参建内蒙古北方重工360兆牛大型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项目。这一项目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极端挤压、锻造能力跻身世界装备制造能力先进行列,打造了“国之重器”。该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鲁班奖等,实现了大型设备安装领域“零”的突破,在中国极端制造设备安装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主持建造的西安三角航空400兆牛模锻压机,是工信部重大技术装备和“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助力了国产大飞机实现“飞天梦”,结束了我国大型锻件需从国外进口的现状,同时填补了航空航天领域的空白。
以智慧锻造“硬核实力”。李景生深知科技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在创新攻坚的道路上,他的步履一刻也不曾停歇。近年来,他牵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多向模锻制造共性技术研究”、中国中冶重大科技专项“万吨级多向模锻液压机研制及锻造工艺研究”等课题,形成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具备国际领先水平;主持建设了40兆牛、120兆牛多向模锻生产线,填补了该领域技术空白;系统开发了100余种多向精密模锻产品及生产工艺,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主持研制的国内第一台宽台面高精度的200兆牛换热器波纹板片成形液压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2个能够生产超大型板翘式换热器的国家。
以担当赋能“行业腾飞”。为推动多向精密模锻生产和发展的稳定性、规范性,他牵头制定了《多向精密模锻件 通用技术条件》《多向精密模锻件 工艺编制原则》《多向精密模锻件 质量控制规范》等8项国家、行业及相关国家外文版标准,个人获得授权专利23项,近3年发表SCI论文5篇,对推动多向精密模锻产品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建立产品质量控制标准,强化产品过程控制,增强产品的稳定性,以及引导行业进步和发展等有着重要意义。
以创新开启“崭新篇章”。李景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也明白科技创新的道路永无止境。近年来,他致力于助力绿色制造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在熔融还原炉领域,李景生参与承建我国第一套国产化熔融还原炉,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和优质化。该技术显著减少了环境污染,为冶金行业向低碳排放方向发展贡献了力量。在液态熔渣干式离心粒化与余热回收方面,李景生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团队,开发了一套高效离心粒化及余热回收示范装置,通过模块化集成和流量缓存技术,实现了高炉熔渣的高效粒化和余热回收。该技术每年可发电1600万千瓦时,节约水资源39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3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高炉煤气水解—吸附深度净化技术方面,李景生带领团队创新研发了一种高效净化工艺,具有脱硫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等特点。此外,李景生积极推动重组木生产线的研发及产业化,打造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为国家林木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李景生的逐梦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也收获了成就与荣耀。他用执着诠释工匠精神,以创新书写报国情怀。李景生将满腔匠心倾注于“大国重器”的研发之路,用坚守与突破成就了自己的写意人生。如今,他和他的团队正以昂扬之姿向着新的技术高峰发起挑战,继续为科技研发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