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李倩 通讯员 杨胜敏 报道

图为郭彦刚在检查管对接焊缝点固点内部质量。(德龙钢铁 供图)
郭彦刚,男,46岁,汉族,大学本科,中共党员,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焊工、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河北省年度工匠、河北省能工巧匠等多项荣誉称号,被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技术院校聘请为实习专家教师,是河北省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河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和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
钻研技改 多项破解难题
入职德龙钢铁以来,郭彦刚创新焊接技术应用,解决了高炉纯铜冷却设备在线焊接修复难题。由他开展的氩氦混合气体保护焊接技术、高炉料车钢丝绳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技术、铸铁黄铜钎焊技术、铸铁电弧预热开坡口快速焊接技术等,填补多项焊接技术应用空白。此前,他在技校工作期间为社会及部队装备革新解决大量技术难题。
一次在该公司3号高炉热风炉系统,压力为0.7Mpa主冷却水管道有近300毫米管道裂纹。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该管道不能停水,如果停水焊接,需2号、3号高炉同时停产20多个小时。根据以上情况,该炼铁厂检修车间由郭彦刚主导确定管道的封堵方案,在不停产的情况下现场制作了导向导压开口水包,对漏水管道的水流进行导压改向使其具备焊接条件,最后封堵成功,有效地维护了2座高炉的生产正常进行。
该炼铁厂1号高炉透平机自2009年10月安装投入使用以来,经常性出现轴振超标。为尽快排除隐患,保证透平机高效、安全运行,该炼铁厂对透平机进行详细检查,发现透平机转子轴端进气侧密封处出现大面积磨损,最深处达30毫米。于是,郭彦刚主动请缨,做焊接实验、制订焊接工艺方案,在焊接设备简陋、预热条件差的情况下,选出一名气焊工做副手,连夜对机壳上下气封密封面进行铜焊填充焊补,砂轮打磨,反复多次,一干就是12个小时,直至密封面完好如初,创造了在大体积、大厚度灰铸铁基体上黄铜钎焊实例,创新了焊接技术的应用,为透平机转子提前安装创造了条件,同时奠定了灰铸铁黄铜钎焊在德龙公司维修应用的技术基础,让透平机壳延长了10年使用寿命。
培养人才 传递匠心
郭彦刚带领工作室团队主持多项技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0项,创新增效成果申报13项,参与科研课题5项,河北省级科研技术成果9项。他设计改造制作热风余热再利用换热器,节约费用约100万元;透平机铸铁外壳腐蚀凹槽钎焊修复,创效益约80万元;高炉热风冷却水系统主管道带压堵漏,创效益约20万元;高炉外网煤气管道在线焊接堵漏,创效益约10万元;高炉铜冷却板进出水管改造,创效益约50万元;高炉水冷过桥改造,创效益约30万元;热风阀阀柄密封泄漏在线改造,创效益约29万元。截至2024年,郭彦刚带领工作室团队累计完成该公司五小创新设备改造1277项,可计创效益约4908万元。
郭彦刚培训的学员徒弟遍布大中型企业,成为企业技术骨干。他为了提高企业维修焊工力量,开展培训倾心相授。在德龙集团,为了实现技术共享,郭彦刚从兄弟公司接收了2个徒弟,为他们创造良好学习条件。郭彦刚的徒弟中多人获邢台市焊工技术比武第一名、邢台市技术能手、技术标兵、邢襄名匠等荣誉称号。
在钢铁与焊花的交响中,郭彦刚以工匠精神为谱、创新技术作弦,奏响了中国智造的时代强音,生动诠释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