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通讯员 王杨
日前,“国之重器”——紧凑型聚变能试验装置(BEST)项目在第一代基础上首次演示聚变能发电,标志着我国攻克了极低温环境下材料高强度与高韧性无法兼顾的世界性难题。此次应用的高端低温钢材料由河钢集团张宣科技研发生产。

图为张宣科技高端材料。 (罗文琛 摄)
作为聚变堆用高端低温材料攻关联盟单位之一,张宣科技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中国首个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三大战略机遇,聚焦“氢冶金+高端材料”双轮驱动,在引领行业乃至全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中当先锋、做标杆。

图为张宣科技氢冶金外景。 (罗文琛 摄)
积厚优势 布局绿色低碳新场景
2024年10月份,张宣科技科技创新产业园建成投用,引来“人民科学家”赵忠贤等多名两院院士、30余名专家学者调研交流。建立的“绿色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河北省氢冶金低碳技术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科创平台,不仅是技术成果转化平台、新产业孵化中心、新型冶金专业人才实训基地,还是布局钢铁工业未来的“智囊”资源、新场景。

图为张宣科技创新产业园景。 (罗文琛 摄)
怎样应用好新场景,持续打造氢冶金引领的绿色低碳产业新质生产力,向世界展示中国钢铁行业的绿色雄心和未来愿景?张宣科技用“率先破茧、率先超越、率先探索”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庄重回答。
率先破茧,勇闯“新能源+”新赛道,打造全球领先的绿氢绿能耦合冶金示范。张宣科技以打造“近零碳”工厂为企业的战略愿景,创新应用“氢基竖炉+近零碳排电弧炉”生产高端材料;积极布局绿色能源,利用光伏、风能,配套“光—电”绿色能源;在氢冶金示范工程周边实施1200标准立方米/小时绿电制氢项目,打通绿电绿氢耦合冶金示范通道。
率先超越,突破原创技术,打造京津冀协同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示范。2024年3月29日,张宣科技“氢基竖炉—近零碳排电弧炉新型短流程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正式启动,有效填补我国钢铁工业面向碳中和目标的工艺路径空白,被列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心技术攻关专项项目,并获得国家奖补专项资金。
率先探索,向科技前沿进军,应用氢场景加速价值生成。2023年以来,张宣科技先后成功研发了焦炉煤气的深度净化技术、“二氧化碳脱除+二氧化碳精制”的碳捕集再加工利用技术、氢基竖炉高效稳定生产技术、公辅及原料相关的其他核心技术。其中,首次引入整套的CCUS(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装置,可以在原基础上进一步降低DRI(直接还原铁)产品直接碳排放约15%,且制成的二氧化碳产品还可向外出售,产生经济效益。

图为张宣科技特材产线。 (罗文琛 摄)
科技创新 打造高端材料矩阵
全球首例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项目经济性凸显,应用最先进的“氢基竖炉—近零碳排电弧炉”新型短流程工艺,获得汽车行业IAFT16949全球公认标准认证……张宣科技“绿色高端材料”硕果加速涌现,沿着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延伸、拓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无限活力。
张宣科技持续深化DeepSeek(深度求索)大语言模型与质量智能管控系统融合升级,集成了计划发送、订单执行、过程跟踪、质量追溯、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关键信息的实时追踪与集中展示,为生产高效组织、精控产品质量、数据溯源提供可靠支持。

图为张宣科技模具材料。 (罗文琛 摄)
在高端特种材料领域,张宣科技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及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行业首创氢冶金DRI+EAF(电弧炉)+LF(钢包精炼炉)+VOD(真空精炼炉)工艺并率先应用,建成近零碳排放高端绿色材料项目,成功开发60多个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新材料;在液氦温区低温钢材料、精密合金等研发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电等领域,稳定供应特斯拉、宝马、国家电网、中国石化等知名客户;应用DRI产品研制的绿色低碳热锻模具钢锻材,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科技与生态比翼齐飞,张宣科技“创新本色”与“绿色底色”交融碰撞、蔓延辐射,不断赋能品牌焕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