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赵光普:坚守信念 忠心为党

2025-07-01 16:35:00

  我的入党故事
  我叫赵光普,来自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是一名在冶金科技战线上工作了40多年的老兵,也是一位有着30多年党龄的党员。
  从我的家庭氛围来讲,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非常自然的事儿——我的父亲是党员,我的兄弟们也都是党员。我出生在农村家庭,父亲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入党的老党员,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占集体一分钱的便宜,一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茶余饭后,他也会和我们兄弟们聊天,教育我们要有责任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15岁我在中学读书时就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但我那时没想到,团员这个身份,我一当就当了15年。
  高考时,我填报志愿是服从党的分配,万万没想到分配到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系高温合金专业。当时这个专业的同学们政治面貌不是党员就是团员。也因此,我们班的党员密度远超平均水平,35个同学,入学就有9个党员,大学四年再也没有发展任何一名党员,因此上大学时的我并没有机会入党,但我也立下志向,先以党员的标准要要求自己,读书时认真学习,毕业后一定要好好回报国家和社会。就这样,四年的大学学习,我以每课平均分数九十分以上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国钢研集团的前身——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高温材料所工作。
  1982年,来到钢研院高温合金室,我跟着留苏回国的恩师赵炳堃老师一起搞科研。他是我们高温合金室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既是我的领路人,又是我的入党介绍人。赵炳堃老师常说,你们赶上了好时代,国家需要你们,人的一生很短暂,但要沉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件事。他对我言传身教,带着我学习俄文日文初步知识、查阅国内外资料,领着我常年去抚顺特钢出差,现场解决高温合金冶炼中出现的问题。
赵光普和老师
  赵炳堃老师对我的培养深深地影响了我。八十年代,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年代,也是充满诱惑的年代。当时全国范围内出现出国潮、转行潮、下海经商潮。1984年,钢研院统计分配毕业留下来的比例,发现仅有20%。我大学同班同学35人,但最后守在国内金属材料研制就剩下了8个,被称为“八大金刚”。我那时候未尝没有动摇过,出国的机会、去机关当行政干部的机会,几乎是送到了我面前。
  说来也奇妙,能经得起诱惑有部分原因是由于太忙了——从我入职的1982年到赵老师退休的1988年,6年的时间,回想起来都是忙于科研的日夜:别人在学英语,我在读俄文文献;别人在做访问学者,我在抚钢扛锭子、看炉子;别人都离职了,我都是出差回来才知道。由于常年在抚钢出差,我进大门都可以刷脸,到现在我都是抚钢的荣誉员工。由于这样的“迟钝”,我没有走上别的路,而是慢慢体会到做科研的乐趣。
赵光普与工人们在工厂
赵光普在锻造高温合金现场
  另外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钢研院的氛围了。在这里,我亲眼见证了冶金科技战线上“铁人”陈篪、冶金部劳模王庆堔等一大批怀揣赤子之心、默默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个个都是“拼命三郎”,晚上到单位办公室加班加点,到工厂车间做实验,没有人抱怨。他们的所作所为深深地触动着我,也慢慢地坚定了我。大概在入职五年的时候,我心里就立下信念,也要成为党员,向前辈学习,让这个领域有人传承,并发扬光大。于是,在赵老师的指引下,我写出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靠拢,加入中国共产党。
赵光普在生产大型涡轮盘现场
赵光普在生产火箭发动机部件现场
  带着这样的信念,我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1988年赵老师退休后,我便独立承担起国家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30岁那年被评为钢研院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并在同年被批准入党。当我站在党旗前庄严宣誓成为一名正式共产党员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年愿望终于实现。入党誓词12句话,80个字,字字千金,一辈子的承诺。
赵光普的团队
  成为党员后,我更加倍努力,先后主持了国家“六五”至“十三五”多项重点新材料攻关项目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收获了公司和国家的认可,35岁时我便成为当时中国钢研最年轻的教授,并先后荣获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赵光普团队生产的重型燃气轮机涡轮盘
赵光普团队研制的新合金成功应用于重型火箭发动机
  今天,我回想我的入党历程,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真正为国家做点实事,用个人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这就是最实实在在的忠心为党。最后,再次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祝党永葆青春!
参观“一大”会址
赵光普(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钢研高纳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52632.jp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