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徐可可 报道
近日,中国冶金报社记者就《钢铁工业烧结废气超低排放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和2025年《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的落地实施情况,走访了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沧州中铁”)。在采访中,烧结厂厂长白永刚对该公司2号、3号烧结机机头电除尘器引入国家鼓励类技术——“均流式静电除尘技术”后的使用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该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了运行效率,还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有力推动了企业的低碳、绿色发展。

图为沧州中铁2号、3号烧结机机头的均流式静电除尘器
旧设备瓶颈凸显,改造势在必行
沧州中铁2号、3号烧结机机头电除尘器自2008年投产至今,设备明显老化,性能指标大幅下降,粉尘排放浓度已无法满足当前更严格的环保要求。大量粉尘逃逸到活性焦脱硫系统,造成系统物料沾灰严重,系统阻力增加,电耗大幅上升。有时候,风机被迫提高运行频率,甚至出现电气击穿,给稳定生产带来极大困扰。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和生产挑战,2024年10月,沧州中铁决定对这两台老旧电除尘器进行系统改造。在众多技术方案中,北京力博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博明”)凭借其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稳定的均流式静电除尘技术脱颖而出,成为沧州中铁的首选。
专利技术赋能,降碳降本双赢
力博明均流式静电除尘技术源于其在计算流体力学(CFD)领域的深厚积累,依托先进的仿真算法,设计出了最优的阳极板结构和板极间配合模式,设备性能大幅提升,为实现超低排放提供了关键保障。
实际运行结果显示,活性焦消耗日均减少约1吨,活性焦脱硫系统的流化床透气性得到改善,年节约成本达87万元;风机运行频率降低,烧结机整体吨矿电耗由约39度降至35度,每年节电约1200万元,减少碳排放1.5万吨,电耗指标在同类型烧结机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投资回报显著,两台设备投资额4000多万元,使用寿命预计为10年左右,而设备投产后年收益可达1000万元,仅用4年时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

图为改造完成后的均流式静电除尘器

图为除尘器配电室
在除尘器配电室内的电脑屏幕上,记者看到,力博明均流式电除尘器配套的智慧节能管理系统运行稳定,各项指标均显示正常。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兼容性强,可无缝对接原有电除尘工艺管理系统,极大降低了企业的升级成本和维护风险。
国家政策引领,行业应用大有可为
2025年4月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钢铁工业烧结废气超低排放治理工程技术规范》,明确提出,在干式电除尘器中末电场应基于流场模拟结果,采取设置V型、C型或圆弧型扰流部件、阳极板开孔等气流优化措施,提高除尘效率。这一要求与力博明的发明专利“一种均流式静电除尘器”高度契合。
2025年5月29日,力博明的均流式静电除尘技术被列入生态环境部2025年《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鼓励类技术清单,展现了均流式技术的前瞻性与先进性。
白永刚厂长对记者说:“国家推荐的技术目录不仅帮助企业满足了环保要求,还降低了综合运营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选择环保治理技术时,要精准。现在钢铁行业的形势不容乐观,企业经济效益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在选择技术时,我们要更加慎重。选对了技术方案,企业将受益匪浅。我们选择力博明的技术,正是看中了它的高效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在国家环保政策日趋严格与行业绿色转型需求持续释放的背景下,钢铁企业正积极寻求技术创新,通过引入先进的环保技术,力图在达标排放的同时实现成本控制与低碳发展,从而实现“降碳”与“降本”的双赢。
截至目前,力博明均流式静电除尘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沧州中铁、建龙集团、中阳钢铁、敬业集团等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开辟了源头治理新模式和新路径,其良好的运行效果和经济效益为行业树立了样板,为企业的低碳、绿色运营提供了可靠工具,未来应用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