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徐可可 报道
通讯员 蓝义高 摄影
“‘内卷’的本质是同质化,破解之道是差异化。我们不做‘独木桥’上的竞争者。”在7月30日召开的钢协六届十一次理事(扩大)会议间隙,秦皇岛佰工钢铁副总经理张顺常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用这样一句话回应了当下行业最热的“内卷”话题。

图为张顺常(左)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
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利润出现回暖。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利润同比增幅超过60%。这主要得益于行业自律控产做的较好,库存保持在较低水平,钢材价格保持平稳。
在此方面,佰工钢铁有着自身独到的举措。张顺常介绍道,一方面,秉持极致库存理念,在确保正常生产有序开展以及原料结构合理配置的前提下,将库存量控制到近乎极致,有效应对市场波动;另一方面,着重强化与下游客户的沟通协作,遵循以销售订单安排生产的原则。深入了解终端客户需求,直接为其量身定制整体解决方案,构建起从经营排产规划到生产销售环节、从源头直达终端的完整链条。这种模式既避免了原料及成品库存积压,减少了中间环节冗余,又提升了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
对于下半年行业形势,张顺常有着乐观的预测。他分析道,一方面,下游客户需求有所激活,形成了若干支撑点;另一方面,近期国家颁布成立雅江集团等利好政策,加之国家大型项目的驱动,预计将对钢铁行业产生积极影响,推动其向好发展。
但同时,“内卷式”恶性竞争严重制约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内卷’的本质是同质化竞争导致的价值流失。”张顺常指出,部分企业通过规模扩张抢夺市场份额,却忽视了技术创新与客户需求,最终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困境。
“避免‘内卷’的核心,是跳出同质化竞争,用技术定义新赛道。”张顺常表示,佰工钢铁没有选择在同质化竞争的狭窄赛道上与其他企业争抢有限资源,而是凭借自主研发、拥有自主专利与核心技术的产品,增强产品在下游客户群体中的吸引力,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避开与竞争对手在大客户群体或传统产品领域的直接竞争,转而开拓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市场空间。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两款自主研发的拳头产品。”张顺常介绍道。其一为与上海大学合作开发的稀土耐蚀钢,该产品通过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耐蚀性能,成本与排放均低于传统镀锌工艺,目前已批量应用于电网输电线路、光伏支架等领域。其二则是与钢研总院共同研发的高寒冻土钢,专为高寒环境设计,攻克了零下196摄氏度超低温韧性技术难关,与雅江集团项目需求高度契合。
“这两款产品的共同逻辑,是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用技术填补市场空白。”张顺常强调,通过提升差异化产品占比,企业有效规避了同质化竞争,在细分领域占据主动权。
“我国具备完备的全产业链条与健全的工业体系,这为科技创新与核心技术突破提供了坚实基础。钢铁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科技研发与核心技术领域加大投入,着力探索并开发新型产品,以满足国内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求。”张顺常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