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杨凯 报道
特约通讯员 蓝义高 摄影
“当前,‘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是钢铁行业的两大发展主题,科技创新是钢铁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8月7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键在作主旨发言时表示:“要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推动钢铁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图为刘键
“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生产力要素、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刘键表示,钢铁行业必须抢抓创新机遇,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让钢铁产品富集更多的“科技、智能、绿色”等新质元素,释放出更多的创新价值。
刘键介绍,河钢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方位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具体包括:
持续推进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聚焦高端材料、智能制造、绿色低碳、新兴产业等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充分激发创新活力。近年来,河钢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5%以上,研发投入强度由过去的不到2%跃升至目前的近4%。
围绕国家战略和客户需求,加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的研发力度,积极推进产品创新与迭代,加快推动钢铁产品由“原料级”向“材料级”转变,努力为客户提供最具价值的钢铁材料解决方案,有300多个品种填补国内、国际市场空白。
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创新,引领企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创新开发“高品质特殊钢电渣重熔技术”,特厚板产品满足了我国重大战略项目对高端材料的需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突破“新一代高性能船用高锰钢”生产技术,实现了国产高锰钢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跨越;国内首创转炉炼钢“底吹氧、底喷粉”成套工艺,创造了单套炉底寿命超1500炉的全球最高水平。
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截至目前,河钢累计与全球著名科研院所、高端客户和一流企业,联合共建了40个“协同创新中心”;与贝尔格莱德大学共建“中国—塞尔维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平台,推动了河钢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重构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力量,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
当前,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正在重构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推动各行各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特别是人工智能,使制造业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创新能力实现质的飞跃,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超过80%的钢铁企业已经开始探索大数据模型应用,智能制造已经成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刘键表示,河钢把智能制造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钢铁生产深度融合,大力实施“智能化提升行动”,加快以人工智能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具体来讲,河钢自主研发了“威赛博”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集成了智能装备、工业仿真、模型控制等创新能力,形成了贯穿生产全流程、软硬件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基础底座。2023年9月,河钢“威赛博”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河钢大力推进“模型化生产”,开发了自动炼钢、高精度热轧等80多项自主可控的“核心工艺模型”。其中,河钢自主研发的“全模型化转炉炼钢系统”,国内首发的转炉“自动装铁模型”,彻底颠覆了“经验炼钢”的传统生产模式,使转炉生产迈上了装铁、冶炼、出钢全过程“一键式”的智能化新高度,自动出钢成功率达98%以上。河钢研发应用的“垂直领域钢铁大模型”,可使转炉炼钢效率提升10%、新材料研发效率提升12%、设备运维成本降低15%。
河钢还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与制造流程全链条融合,建设了一大批“智能工厂”,有5家单位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名单。刘键表示:“目前,河钢正围绕‘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绿色低碳’五个领域,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实现由局部智能向全域智能转变,努力打造钢铁行业‘全域智能体’。”
随着全球气候治理加速推进和《巴黎协定》深入落实,“全球脱碳议程”不断深化,“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全球产业必须做好的“必答题”。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绿色转型,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实现‘双碳’目标,钢铁产业承担着重要责任和使命。”刘键强调,河钢始终把“绿色低碳”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不断强化能源结构、工艺结构和材料技术创新,积极探索和实践绿色低碳转型,连续三年获评世界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优胜者企业”,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加大环保投入,大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和“极致能效工程”。目前,河钢实现了环保绩效“全面创A”,有6家单位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有9家单位入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企业。
加强“革命性”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2022年12月,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在河钢全线贯通,截至目前,实现连续稳定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减少了70%。同时,依托氢冶金示范工程,启动实施“氢基竖炉—近零碳排电炉”新型短流程项目,实现了能量来源、原料生产、冶炼过程三个“碳近零”,为钢铁行业转变能源结构、实现工艺革命提供了全新路径、创造了全新场景。近期,河钢万吨“氢冶金绿钢”出口合同成功签订,绿色低碳的优势正在加快体现出价值。
发布河钢《低碳排放产品发展规划》,打造“HINEX Steel®”低碳品牌,加快构建“低碳排放钢、绿钢、近零碳排钢”的产品矩阵,努力为客户提供绿色低碳钢铁材料解决方案。
不断强化与原料端、客户端“协同降碳”。河钢联手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力拓等全球头部矿山,深入开展钢铁行业“价值链脱碳”合作,共同探索“低碳原料解决方案”,联合研究“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突破性脱碳技术;携手宝马、长城、海尔、海信等汽车、家电行业高端客户,共同打造“绿色低碳钢铁供应链”,构建了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协同降碳的新模式。
河钢自主研发“WesCarber碳中和数字化平台”,为行业用户提供碳核算、碳足迹、能碳协同、碳链管理等全场景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已为全球客户出具70多份碳足迹证书。
刘键表示,当前的钢铁行业已经进入了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的全新发展阶段。河钢愿与全球企业和合作伙伴分享成功经验、深化战略合作,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赋能,共同推动钢铁行业在绿色、低碳、智能的道路上加速前进,用绿色、低碳、智能钢铁,创造更可持续、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