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刘经纬 报道
特约通讯员 蓝义高 摄影
9月16日,中国冶金报社(以下简称报社)召开抗战胜利80周年新闻宣传报道总结交流大会,全面总结回顾了报社抗战胜利80周年报道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宝贵成果。报社党委书记陈洪飞、副社长范铁军、副社长熊余平出席会议,报社全体员工参加会议。

图为会议现场

图为陈洪飞
陈洪飞在会上作了题为《弘扬抗战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奋力谱写中国冶金报社新篇章》的讲话并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他首先结合史实,从政治意义、时代价值、历史背景、国际反响等方面,为大家详细讲述了此次纪念活动的深刻意义。他指出,报社能够参与其中,使命光荣,意义重大。这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是展示钢铁报国初心、彰显行业担当的难得机遇,是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新闻铁军的实战检验。此次报道不仅为报社赢得了荣誉,更为在冶金行业乃至更广范围内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后,他从军工钢高端化与智能化、绿色化与低碳化、功能化与复合化的发展过程讲起,从钢铁工业是国防工业的“脊梁”、钢铁技术革命引领新质战斗力生成、现代军工体系对钢铁工业提出更高要求、钢铁工业水平决定国防工业自主性、新质战斗力催生钢铁材料新需求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强大的钢铁工业如何成为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陈洪飞还充分肯定了报社此次报道所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回顾整个报道历程,大家政治坚定、准备充分,严守纪律、展现风采,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创造了报社重大主题报道的“四个突出”——政治站位高、融合传播快、内容质量优、行业影响广。全体职工不仅出色完成了报道任务,更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洗礼。希望大家把在这次活动中激发出的爱国热情、凝聚起的奋斗意志、锤炼出的过硬作风,转化为做好日常新闻宣传工作的强大动能。
展望未来,陈洪飞对报社工作提出五点希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二是锤炼专业本领,提升传播效能。三是严守纪律底线,树立良好形象。四是弘扬抗战精神,勇于担当作为。五是再接再厉,奋力谱写新时代冶金新闻事业新篇章。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方位完成报社目标任务;要持续巩固扩大主题宣传成果,不断提升重大主题报道能力;要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新闻铁军;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

图为范铁军
范铁军主持会议,他表示,此次报道中,前方记者能够亲历这一重大历史时刻,现场感受动人心魄的壮阔场面,是新闻工作者的无上荣光;后方编辑能够以专业的视角、生动的笔触、精彩的镜头,将这一盛况及时、准确、全面、深刻地报道给广大读者,特别是展现给全国钢铁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是报社肩负的光荣使命和职责所在。这次成功的报道,是对报社整体战斗力、凝聚力、业务水平的一次检阅和展示。此次经历所激发的爱国热情、凝聚的职业精神、锤炼的业务能力,必将激励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守新闻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特别是要深耕钢铁行业,讲好中国钢铁故事,传播好中国钢铁声音,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冶金报人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图为熊余平
熊余平在作工作总结时表示,中央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中宣部、中国记协经过严格筛选,从179家行业媒体中派出了48家行业媒体的49名记者,代表全国行业新闻工作者出席阅兵式并在现场进行采访。报社很荣幸被选中,是上级宣传主管部门对行业媒体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中国冶金报》这一具有70年悠久历史老报的工作的认可。在这场媒体大战、新闻竞赛中,报社没有缺位,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员精锐尽出,前后方联动,打了一场漂亮的融媒体战役。希望大家积极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重大事件报道的工作能力。

图为徐可可
报社前方报道记者徐可可为大家分享了现场经历、采访故事和心得体会。她表示,有幸参加此次纪念活动的全程报道,在现场见证了国之盛典,倍感振奋、自豪,也深刻感受到中国钢铁工业对国防尖端军工装备的强大支撑。作为中国钢铁人,我们应该由衷感到自豪,作为行业媒体记者,我们应该为中国钢铁鼓与呼。相信在中国钢铁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见证更多“钢铁奇迹”的诞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源源不断的钢铁力量。
会上,报社新闻制作中心、视觉中心、新媒体中心、经济发展中心先后作工作总结、分享心得体会。会议还对参加此次系列报道的员工作出了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