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李江梅 报道
特约通讯员 蓝义高 摄影
完成首发新产品25项,汽车板、高端电工钢、镀锡镀铬板市场占有率均保持国内前三;
建成世界首例“燃—热—电—水—盐”五效一体高效循环利用系统,年减排二氧化碳40万吨;
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54项、发明专利1570余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55件;
累计完成26个产品碳足迹认证,发布11份产品EPD报告;
累计退出企业超200家,亏损企业数量压减70%;
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完成规划进度的111%、189%,预计年底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经营业绩创出历史好水平……
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数据,是首钢“十四五”发展成绩单中的节选。同样身处钢铁行业深度调整期,首钢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在10月23日召开的第十五届中国钢铁年会上,首钢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邱银富在报告中为我们解开了首钢逆势增长的独家密码。答案就藏在首钢“一引领两融合”的发展路径里面。

图为邱银富
“‘一引领’即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强调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两融合’包括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融合、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邱银富进一步解释道,其中,技术创新提供动力,输出的是更先进的产品;管理创新提供制度设计,输出的是更高的效率;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改变传统经营方式的盈利模式,输出的是更符合价值链要求的服务。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首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路径。
在总结首钢“十四五”成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他进一步为钢铁行业如何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迈向“十五五”建言献策。
邱银富指出,钢铁行业长周期减量调结构的形势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但同时,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也不会改变。
“‘十五五’时期,我国仍是全球最大的钢铁消费市场,随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布局,钢材消费将迎来新的结构性机遇。”邱银富说道。
他指出,“十五五”时期,钢铁企业探索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努力做好以下3件事。
一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突破产业升级关键瓶颈。聚焦先进材料、低碳工艺、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集中优势资源,强化协同攻关,力争在一批关键前沿技术上实现新突破,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和价值创造水平。
二是以数智赋能为“重要抓手”,激活生产运营效率潜能。将“AI(人工智能)+钢铁”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主攻方向,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原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销售等环节的融合应用,提升协同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水平,实现生产更高效、管理更精细、市场响应更敏捷的系统性变革。
三是以低碳发展为“战略导向”,构建绿色可持续产业生态。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贯通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回收利用全流程,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链体系,推动钢铁行业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向质效提升、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性转变。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邱银富在报告最后展望道,首钢将持续深化“一引领两融合”,推动形成符合首钢实际、彰显创新优势、厚植绿色底色、深化产业协同、充满发展活力的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为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钢铁强国贡献更多首钢经验和首钢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