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郭慧娴 郭华兰
新钢建设公司成立于1958年,到现在已经有60年历史了。作为一家老单位,创建清洁工厂对他们来说,难度自然更大。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新钢建设公司坚持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讲情面,不留死角的“四不”原则,以“高标准、严要求、实举措”的工作方针深入推进厂容厂貌环境整治行动。其中,新钢建设公司最大的车间——铁前维修中心,经过集中持续的环境整治,目前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改善。
实现清洁“微”管理
在“维修中心创建清洁工厂”微信群里,管理人员发布了一条“请烧结作业线利用今天抓紧整改并回传照片,其它作业线已整改完成”的信息,同时附有图片。不到10分钟,烧结作业线工作人员在群里上传了清理过后的图片。
今年,铁前维修中心成立了环境整治监督小组,将各作业线精细化管理工作细化分解,制定检查标准、评分标准、考核标准;同时,建立微信群,把各作业线和车间管理人员利用微信群,紧紧联系在一起。管理人员在现场巡视时,如果发现违规行为,将第一时间拍照取证,并将照片发到微信群,督促相关负责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认领落实解决,并将处理结果马上在微信群中公布。
“以前我们都是检查完了将问题进行梳理,以各作业线、班组为单位下发督查整改通知书,再通知各作业线、班组人员来领取,问题从发现到解决快则半天,慢则一两天。”督查组工作人员说,“自从今年有了微信群,工作开展更方便了,最快5分钟就解决了问题。”
“利用微信平台通过影像形式进行清洁‘微’管理,使职工们的卫生管理意识明显提高,卫生清扫更及时、更彻底。”监督小组组长彭文军颇有感触地说。
厂区环境大变样
干净整洁的地面,宽敞明亮的房间,温馨的安全提示语,摆放整齐的花卉盆栽,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水杯,让人眼前一亮。这里是铁前维修中心烧结作业线电工3班的休息室。
“以前水杯都是走到哪就放到哪,工作服、安全帽也随意摆放在桌凳上。现在不一样了,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人越来越多了。下班后我们都要看看茶杯、凳子有没有摆放好。”电工3班汪班长说。
今年以来,铁前维修中心花大力气对各区域作业线班组的工作场所、学习场所、休息场所进行整顿改造;对休息室、更衣室、卫生间,采取分片清扫的方式集中进行除锈、刷漆以及清扫工作,力求做到地面墙面见本色、厕所无异味、设施设备无尘土;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划分清扫责任区,推行职工包干区域制,制定现场清扫标准,管理人员随时进行检查,有效保持现场环境整洁干净;在享受整洁休息环境的同时增加了职工爱班组、爱集体、以厂为家的主人翁意识。
创建清洁工厂,不仅美化了厂区环境,也给每位职工带来了愉悦的工作心情。厂区良好环境的持久化,需要每一位新钢人用心维护,要以一抓到底的韧劲、善做善成的实效,引导职工自觉践行环保准则,创建一个更加美丽、更加清洁的现代化工厂。
《中国冶金报》(2019年05月15日 07版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