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三钢集团一景。(三钢 供图)

图为1958工业记忆园。(三钢 供图)
本报记者 林智雄
工业和旅游这两大经济形态结合到一起,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近年来,福建三钢文旅公司立足丰富多样的工业资源,拓展“工业+旅游”新形态,在资源挖掘、业态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成效。福建三钢工业旅游景区以三钢集团三明本部为核心,由1958工业记忆园、三钢党建展览馆、三钢万寿岩学院、铁水奔流景区、钢花璀璨景区、轧机欢畅景区等组成,独具钢铁特色和工业文化积淀的三钢工业旅游景区正在成为提升三明市工业影响力、丰富三明市全域旅游内涵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成为三钢集团“文化+工业旅游”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2022年春节假期,坐落在三钢集团三明本部冶建公司老厂区的“1958工业记忆园”成为了三明市民蜂拥而至的工业旅游网红打卡地,前来游玩的旅客纷纷举起手机拍摄,记录下三明这座工业城市的历史和文化。“1958工业记忆园”占地约1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工业记忆园广场、1958工业记忆馆等。
工业记忆馆是该园区的重头戏,总建筑面积为6578.75平方米,分为“序厅”“工业三明峥嵘岁月”“工业基地活力新城”“红色基因薪火相传”4个板块。在“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板块,游客可以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2次深入三明市调研,特别是其中3次亲临三钢视察,为三明市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为三钢发展擘画蓝图。这里的每个板块都展示着三钢集团历经64年,已形成以钢铁业为主、多元产业并举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恢弘篇章。
安全教育体验馆同样别具一格,馆内总建筑面积达到3125.01平方米,馆内设置居家安全体验区、消防安全体验区、交通安全体验区、工业安全体验区、4D灾难体验中心五大体验区,采用VR技术、3D技术、红外探测技术等多种技术形式,让游客身临其境,达到增强游客安全意识的效果。
站在三钢炼钢厂写着“最佳拍照点”的标识边,能看见数10米开外巨大的铁水包由行车钩吊而起,缓缓向转炉移动,转炉同步转动炉口,准备承接铁水。随着指令下达,上百吨铁水向炉内倾倒,炉内的火焰猛然升腾,蔚为壮观。这是三钢工业旅游景区的一个著名景点——“钢花璀璨”。
此外,游客在“铁水奔流”景点,看着岩浆般的铁水从脚下奔流而过,可以近距离观看高炉炼铁;到“轧机欢畅”景点的圆棒生产线和中板生产线,可以目睹钢坯经加热炉、高压水除鳞机、连轧机组等装置,逐渐“瘦身”,蜕变为各类成品……“三钢工业旅游景区是福建省首个钢铁工业旅游区,同时也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颠覆了参观者和旅游者对于钢铁行业‘傻大黑粗’的传统印象。”三钢文旅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榕年讲道。
万寿岩遗址是福建省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享有“北有周口店,南有万寿岩”的美誉。万寿岩遗址的发掘与保护和三钢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世纪70年代,三钢集团购得万寿岩所在山体整片区域的开采权。这片山体富含石灰石矿,三钢集团在岩前镇设立矿山公司,石灰石破碎厂、水泥厂、石灰窑厂……一片林立的工业厂房,为当地带来了蓬勃生机。1999年底,经初步考古发掘,万寿岩遗址的3个洞穴中发现了古人类活动的遗迹,三钢集团立即投入100多万元抢先将遗址保护起来。当时三钢集团的生产已经离不开万寿岩石灰石的供应,岩前镇的石灰石厂一旦停工,将给三钢集团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每年预计损失产值近1亿元。
2000年1月1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作出批示:“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三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黎立璋坦言:“当时,一些同志确实有点想不通,另选矿址不但要增加运输成本,矿的品质也难以保证,但在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的利益间考量,没有什么比遗址更重要了!”
2021年,三钢万寿岩学院在三钢集团原矿山公司生活福利区建成。该学院与万寿岩遗址隔溪相望,共投资1.2亿元,建有素质拓展中心、动植物标本展馆等设施,打造“溯源继往、展望未来、寓教于乐”的新发展理念研学基地,是三钢集团加强党的建设、拓展文旅产业、推进绿色发展、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工程。
当前,三钢文旅公司正全力推进闽光大数据中心、智慧中心等项目建设,正按照《福建三钢工业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工业生态休闲乐园,争取于2022年底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冶金报》(2022年4月27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