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多元产业

向绿而行的龙门钢铁景区

2022-04-27 08:46:00

  图为龙门钢铁景区一景。(陕钢龙钢 供图)
  
  图为龙钢展览馆。(陕钢龙钢 供图)
  本报通讯员 程辛
  新时代背景下,产业融合成为经济领域的普遍现象,不仅打破了产业壁垒,拓宽新市场,对经济增长、战略革新也有重要意义。工业旅游就是现代社会对多元化旅游消费的一种需求,更是工业文化赋能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产物。
  2016年以来,陕钢集团龙钢公司(下称陕钢龙钢)树立适应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管理理念,工业厂区生产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工精神面貌也日新月异。但作为资源、能源消耗大户的钢铁企业,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和社会对于钢铁制造工业“傻大黑粗”的传统印象,陕钢龙钢依然很难快速被社会公众重新认可。当企业形象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时,工业旅游为陕钢龙钢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时代赋予企业选择与机遇,陕钢龙钢不等不靠,旗下综合服务公司通过逐步开发、创建工业旅游项目,打开了企业对外宣传的形象窗口,逐步增强了企业对外的社会影响力,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带动了公司方方面面潜在效益的提升。
  陕钢龙钢综合服务公司以科普教育、互动体验、生态展示为总基调,以钢铁生产现场、工艺流程等原生态工业生产风貌为旅游资源,打造出了以“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为主题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不仅使传统钢铁企业展示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更实现了文化赋能工业发展的最佳途径,使文化、旅游、产业三方有机融合且相互促进,为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柔性支持。
  独具钢铁工业特色的“一馆一中心四景点”(龙钢展览馆、生产指挥控制中心、料场景点、炼铁景点、炼钢景点、轧钢景点)是综合服务公司将原有生产资源和废旧厂房就地整合、配置,再转化为旅游资源的创新之举。其中,原有废旧厂房被植入企业60多年发展的厚重历史,摇身成为激荡着钢铁情怀、流动着钢铁精神的龙钢展览馆;一块铁矿石淬炼成钢的“励志旅行记”,让不同于山水风景的现代化工业设备嵌入了“工业+旅游”的体验元素,满足了当下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封闭的工业厂区也变成了风景宜人的旅游景区,让社会公众更真实地目睹绿色的、有情怀的、有温度的钢铁。
  自2018年开始,陕钢龙钢先后累计投入40亿元用于环保设备改造升级,全面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坚持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2018年~2021年,陕钢龙钢先后跻身国家级“绿色工厂”、环保绩效A级企业,并一鼓作气由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晋升为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工业旅游便捷了陕钢龙钢对外业务的深度洽谈,也吸引了诸多行业内外先进企业的对标交流,促进了各大优秀钢企之间互通往来的友好关系,助力企业朋友圈越来越大。
  此外,该公司借助“钢铁工业+文旅”的资源优势,相继推出“文旅+教育实训”“文旅+读书品鉴”“工业+科技创新”等特色主题活动,丰富了企业文化内涵,提升了游客工业之旅的体验感,成功打造了校企研学实践和党员干部终身红色学习体验基地。2019年至今,龙门钢铁景区累计接待人数突破10万余人次,文化钢城闪烁着的魅力之光通过工业旅游得以有效巩固,助力企业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大幅提升。
  “我在钢企上班,也在景区上班,特别自豪!”
  “穿上龙钢的工装,坐上通往景区的通勤车,走在韩城市的大街小巷,女朋友再也不难找了!”
  这是2018年底龙门钢铁景区刚刚入围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时,陕钢龙钢综合服务公司职工在朋友圈“晒”出来的幸福感。
  如今,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在生产的钢铁工业AAAA级旅游景区,陕钢龙钢职工队伍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大幅提高。老员工口中曾经的“黑色暴雨”、浓烟滚滚变成景区讲解员口中的故事和新员工脸上的“茫然”,景区展览馆、图书馆、艺术景观充斥着龙钢人对工作、学习、生活的无限热爱。
  “我竞聘景区讲解员是因为自己的热爱与喜好,更重要的是,还能实现自己做导游的梦想。”新入职的大学生小樊兴奋地说。当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初心与“工业+文旅”的产业融合实践相遇时,陕钢龙钢蹚出了一条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的绿色发展之路。在讲好钢铁大国故事,促进企业与生态城市相融共生的道路上,龙门钢铁景区始终坚持着对美好的向往。
  《中国冶金报》(2022年4月27日 08版八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