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巍 通讯员 刘炜
今年初以来,张宣高科机电公司(下称机电公司)以技术创新为着力点,大力实施优化升级、靶向攻关,精准破解制约企业转型发展进程中各系统、各工序的瓶颈难题,助力产线低成本运行。1月—6月份,机电公司共完成技术创新项目与靶向攻关课题30余项,创效80余万元。
装备运行更高效
“永峰,一会儿我给个强制信号,你去操作室看看控制系统运行状态。大山,你再检查一遍现场变频装置,有不对的地方抓紧处理!”6月2日9时30分,在张宣高科热力能源系统现场,机电公司电控工程部技术创新团队主管张瑞民一边指挥调试工作,一边将改装后的热力锅炉自控系统关键参数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
热力能源系统是张宣高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有力保障,是各系统、各工序稳定高效运行所需蒸汽、热能等介质的重要来源。不久前,机电公司维检服务人员在巡检热力能源系统的热力锅炉时发现,由于原设计存在缺陷,为保证鼓风机和引风机的风量合适,岗位人员在作业时必须通过观察电脑页面显示的炉膛燃烧信息和电机电流运行参数,实时手动调节炉膛内风量。这不仅电能消耗大、空燃比低于限值,而且蒸汽利用效率也比较低。
得知情况后,张瑞民迅速行动,带领李永峰、杨大山等骨干队员深入现场,一边通过与岗位人员对接了解现场实际工作情况和作业需求,一边通过勘察设备和研究原有控制程序内的有效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他们决定在充分利用两台旧变频器的前提下,结合装备性能、工艺及作业需求,重新设计制作一套热力锅炉自控系统,将检测参数和关键信息引至中控DCS(分散控制系统)系统,再通过中控DCS系统灵活的PID(一个数控名词)调节,实现鼓风机与引风机的风量大小自动调节,有效减少能源消耗,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张瑞民还组织人员重新检测现场所有测点装置,并对信号线路进行梳理整合,确保各信号之间无干扰。经测算,该新自控系统年可为企业节约电费近20万元。
据介绍,今年前6个月,机电公司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完成钢绞线产线液位检测装置优化升级等16项技术创新项目,成功赋能产线装备低能耗高效率运行。
产线效能再释放
“杨部长,咱们的靶向攻关不仅让设备寿命大幅延长,而且每年还能节省6万余元!”6月6日,在特材产线产品试验样片制作现场,机电公司机制工程部技术员秦伟兴奋地向作业区负责人杨立华汇报近期的攻关成果。
5月初,秦伟在巡检特材区域高端产品试验样片加工制作现场时发现,线切割设备在加工某型号高端产品时磨损严重,特别是加工到中后期时,设备经常出现断丝断线问题,导致设备加工与维护费用支出增加。
为有效延长线切割设备使用寿命,提高效率,并有效降低产品试验样片制作成本,秦伟每天和技术部门成员扎根工作现场,紧盯线切割设备运行状态、工艺参数与切割线更换频率,并对在各个环节制作中采集到的关键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和试验比对。最终秦伟发现,设备的切割速率与工艺参数不匹配是问题的根源。
随后,秦伟和技术人员迅速集结在资料室内,一边查找设备操作工艺的相关资料,一边商讨最佳解决方案。
“如果简单调整原有切割速率,效果会不会好一点?”
“只调速率,工艺参数不变,我觉得效果不明显。”
“如果改了工艺参数,会不会对其他试验样片制作全过程产生‘连锁反应’?”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资料室内畅谈着自己的想法。
然而,大家的方案在经过试验后,虽然明显优化了加工过程,但断丝断线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随后,秦伟将所有方案整合优化,发现当线切割设备脉宽、脉间等关键参数上调5%,切割速率下调10%时,线切割设备使用寿命便可延长2倍,加工时间也可以较之前缩短近8分钟。新的生产工艺方案实施后,6月份,该单位累计制作完成各类型产品试验及冲击样片770多件,环比提升3%,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据悉,今年前6个月,机电公司先后完成物料运输系统对位装置改造等靶向攻关课题15项,助力产线效能持续释放。
《中国冶金报》(2022年07月13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