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高端访谈

李世平代表:以5G描绘“智慧钢厂”新蓝图

2020-06-05 16:33:00

     本报两会报道组记者 何惠平 实习记者 贾林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智能制造的重要性,这对始终把智能制造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重要抓手的韶钢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肯定和激励!”5月27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宝武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下称韶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世平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激动地说。
  在国家明确新基建范围后,如何通过包括5G技术在内的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成为众多钢铁企业思考的问题,韶钢也不例外。“这既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李世平表示,“在新基建的浪潮下,韶钢确定了建设5G智慧钢厂的蓝图。韶钢针对自身特性规划建设5G专用网络,为未来新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材料。”
  李世平介绍,自2018年6月份正式启动智能制造工作,韶钢在顶层设计中提出了物流标准化、产线流程化、组织扁平化整体推进思路,并制订了3年发展规划。在这一过程中,韶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也形成了极具借鉴意义的行业经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5G基础网络建设初步完成。李世平介绍,韶钢5G无线网络覆盖采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目前已经实现韶钢智慧中心、棒三厂及部分钢坯线5G信号连续覆盖,初步完成5G联合创新基地基础网络建设。
  “下一步,韶钢将夯实网络能力建设基础,加快实现5G专网在韶钢厂区室外场景地连续覆盖与重点生产区域覆盖,将核心网下沉本地,构建MEC(多接入边缘计算)‘边缘云’,打造“5G+边缘云”的全新架构,最大限度发挥5G网络低时延、可靠、安全的优势,打造韶钢新一代无线通信基础设施。”李世平说。
  二是打造“5G+工业物联网”平台。李世平表示,韶钢以“5G+边缘计算”为基础,打造韶钢工业物联网平台,在行业内首次将工业物联网平台下沉“5G+MEC边缘云”,实现端到端数据传输,满足工业级时延与稳定性要求。经实际场景测试,下沉边缘后,时延可缩短80%,满足了数据不出厂的工业安全要求。
  “同时,韶钢‘5G+工业物联网’平台还深度融合5G网络,向下适配NB(窄带物联网)、4G等多种无线网络形态,实现对韶钢无线终端的统一接入管理;向上赋能行业应用创新,有效支撑了韶钢5G联合示范创新。”李世平代表介绍道,“该平台实现了工厂内外部数据的充分汇聚,支撑数据的存储、挖掘和分析,有效支撑工业信息控制系统和各种创新应用,预计于6月底完成建设。”
  三是完善5G智慧工业建设体系。据李世平介绍,韶钢在已有的应用基础上,不断深化5G无人机车、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信号无线传输、数字孪生车间等场景应用,并积极探索5G在设备智能运维、能源动态管理、智慧巡检、设备状态预测、危险场景检测等核心生产场景覆盖。
  李世平表示:“韶钢始终致力于将企业打造成5G应用的创新示范基地。从去年3月份开始,韶钢与广东移动、爱立信公司组成联合团队,开展了为期4个多月的调研、规划,并开始了5G网络、基础平台、示范应用建设。去年10月份,韶钢‘5G智慧钢厂’项目在‘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上获得全国二等奖。”
  四是5G示范应用建设成果丰硕。谈起韶钢在5G示范应用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李世平如数家珍:“韶钢通过设备智能运维,有效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实现钢坯线机车无人化,采用车载摄像头实时采集运行环境;通过5G网络实现集控中心和现场机车之间实时通信,使得信息及控制指令可以实时传递;操作人员在集控中心进行操作,保障了安全生产;打造PLC远程集控应用,利用5G技术试点加热炉远程集中控制的业务场景,通过5G网络的低时延计算助力钢铁制造行业实现远程集控;检修高温智能管控场景,通过5G技术和‘边缘云’计算,对有限空间(高炉内、狭窄的设备空间等场景)作业环境和作业人员身心状况(血压、心跳、氧气含量)实时监测,实现对检修高危作业项目实时远程监控,同时对作业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对违章情节进行自动抓拍和现场发出违章报警语音提示。”
  五是探索形成相关工业标准。“韶钢将工业物联网平台下沉‘5G+MEC边缘云’的尝试,具有行业领先意义和标杆示范意义。”李世平进一步表示,“韶钢还将联合中国移动、中冶赛迪、思维列控、宝武智维、宝信软件、昆仑科技等合作伙伴,对5G相关工业标准进行探索,如工控层设备信息安全接入标准、5G工业标准等,并进行相应测试,形成建议或草案,发布技术白皮书,推动产业链成熟。”
  “在韶钢生产现场,存在着大量的高密度场景,也存在着高温、毒气、灰尘和易燃易爆等恶劣环境,因此,韶钢迫切需要结合5G技术来实现安全、高效的生产与监控。”李世平说,“面向未来,韶钢必将按照国家战略与中国宝武要求,建设‘5G智慧钢厂’,坚定不移地走‘5G+工业物联网’的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网站实习2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