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高端访谈

李刚代表:高质量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网络

2023-03-20 12:03: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两会报道组记者 樊三彩 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截至2022年底,我国充电桩规模达到520万个,车桩比为2.5∶1, 天津地区车桩比仅为3∶1,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未来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将大规模增长。
  然而,目前,充电基础设施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个人充电设施建设“堵点多”。如城镇老旧小区普遍容积率低,停车位紧张,建设充电桩很难找到合适的用地。二是公共充电经营管理困难多。全国公共充电设施整体容量利用率不高,除公交等专用车的充电市场外,其他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三是充电网络布局管理盲点多。近年来,我国充电桩建设总体滞后,结构性稀缺和利用率偏低现象并存,规划布局和城市建设设施规划协同不够等现象依然存在。四是充电技术标准规范空白多。面对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和日益增长的高电压大电流快充需求,现有标准规范难以完全适应。
  “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各方形成合力,进一步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全国人大代表、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管加工厂主任电气师李刚指出。
  为此,他建议高质量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一是扩大充电基础设施网络规模。以区县为基本单位,编制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并做好与城市用地、电网、交通、市政等规划的有序衔接,保障建设条件,同时研究收取惩罚性停车费等措施。二是强化居民充电设施保障。老旧居民区需探索建设社区公共充电桩;新建的居民区则需为建设充电桩预留安全安装条件,全面推广居民区有序充电。三是强化充电市场监督管理。加快健全国家、省、市充电设施三级监管平台,加大对市场无序恶性竞争的惩处力度,实行充电设施差异化奖补等。四是推动充电技术标准升级。建议制定有序充电车网互动的设备选型和建设标准,健全智能充电系统技术标准体系等。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