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樊三彩 报道
4月11日,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VAMA)二期项目正式投产。“VAMA将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做好二期项目的各项工作,真正贯彻落实投产即达产、达产即达效的目标,为加快建设中部‘材料谷’、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贡献VAMA力量。”VAMA首席执行官周鉴在投产仪式上说道。
与一期相比,VAMA二期项目采用了安赛乐米塔尔研发的更优工艺路线,新增建设一条年产能45万吨的镀锌生产线,将在强度级别、成型性以及镀层组合等多个方面为客户提供更多轻量化的解决方案和设计思路,应用安赛乐米塔尔多零件集成方案™和创新性S-in Motion®电动汽车解决方案,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那么,汽车板市场当前面临哪些形势?新能源汽车对汽车板需求将产生何种影响?VAMA计划如何有效应对?当日,周鉴在投产庆典结束后接受了《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总体过剩叠加高端产品不足——
“见招拆招”
“当前,国内汽车板普遍面临总体产能过剩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周鉴指出。
一方面,汽车用钢市场面临着和钢铁市场同样的产能过剩问题,出现为抢占市场份额而展开低价竞争、导致行业利润水平过低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双碳”背景下,汽车行业对兼具安全性和轻量化的创新型汽车用钢需求明显增长,而国内钢厂在这方面的产品供给上仍需发力。
周鉴介绍,为应对这一现状,VAMA“见招拆招”、多管齐下,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营销模式创新。VAMA引入供应商先期介入服务机制,依托安赛乐米塔尔的全球研发力量,与汽车厂商密切合作,在车辆全生命周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提供技术服务支持,从传统的钢铁产品销售转变为提供完整汽车钢材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营销模式的创新助力VAMA深化与大客户主机厂配套厂的合作,并不断地升级为战略性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第二,产品创新持续领先。据介绍,自2014年投产以来,VAMA不断坚持产品创新,引入安赛乐米塔尔最新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并实现本土化,提供覆盖白车身各部件的全系列汽车用钢产品,能够生产最高强度可达1200 MPa的先进高强钢(AHSS) 、超高强钢 (UHSS) ,以及热成形材料USIBOR®1500/USIBOR®2000。“VAMA作为惟一得到授权在国内生产带铝硅涂层的热成形材料的厂家,为国内客户从原先选材只能依赖进口到实现材料国产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周鉴指出。
“随着二期项目的正式投产,还将带来第三代冷成形高强钢Fortiform®、锌铝镁镀层Zagnelis®等在内的最新高强钢产品和镀层技术,在强度级别、成型性以及镀层组合等多个方面为客户提供更多轻量化的解决方案和设计思路,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周鉴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第三,产业链纵向发展。VAMA联合世界领先的汽车板先进加工解决方案提供商Gonvarri建立子公司GONVVAMA,在国内设立了娄底、重庆、常熟和沈阳4家先进技术与解决方案中心,覆盖了国内主要汽车客户集群,能够为客户提供及时交付、传统加工和高端加工服务。同时,通过GV的激光拼焊、一体成型门环等新技术领域助力中国汽车行业向着轻量化、绿色低碳的目标迈进。
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
乘势而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为2356.3万辆,同比增长9.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幅度达到93.4%,增长近1倍,市场渗透率提升至25.6%。同时,据市场机构统计,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乘用车保有量已达273.6百万辆,每千人乘用车保有量仅为194辆,低于美国(每千人769辆)及欧盟成员国(每千人563辆)等发达国家,呈现出巨大的增长空间。
“在消费升级以及‘双碳’目标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将迈入高速发展期,预计未来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将以2%的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将以16%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成为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周鉴预测,这将带来汽车用钢总量的增长,“不过,各品种的汽车用钢增长将态势各异。其中,热成形和超高强钢将在汽车轻量化进程中得到更多应用,普通汽车用钢的需求将随着白车身的减重而减少。”
周鉴表示,VAMA将密切关注汽车用钢市场需求,继续深化与目前客户的合作,保持在热成形产品领域的市场份额和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导地位,并不断提升外板和高强钢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份额,在国内市场上力争处于第一梯队的钢铁供应商。
对新能源汽车而言,随着补贴退坡、提高能耗、续航里程要求以及越来越严苛的碰撞法规出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为提升续航里程,新能源汽车对车身减重的要求比燃油车更高;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电池起火事件以及日益严苛的碰撞法规,都要求新能源汽车提高车身尤其是电池包的安全系数。“新能源汽车市场对于兼具安全性、轻量化的高强钢的需求将明显增加。”周鉴认为。
他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安赛乐米塔尔基于十多年S-in motion®轻量化解决方案的经验,近年来针对新能源电动车相继推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包括BEV SUV白车身轻量化技术、钢制电池包、地板环等,可有效应对监管机构日趋严苛的技术标准,满足汽车制造商对性能的追求,同时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以最新研发成果热成形一体式后车体骨架(H梁)为例,基于第二代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的应用和多零件集成方案(简称MPI)整合方案,将下车体的后纵梁、连接杆等结构件板料连接在一起,一次冲压成型,极大节省了下车体的中间加工环节,同时实现了10%以上的减重效果。”周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