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2023冶金规划院钢铁行业CIO高峰论坛(天柱钢铁站)提出—— 数字化将在钢铁业发挥更大作用

2023-04-24 16:28: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樊三彩 报道
 
  4月23日,以“数智驱动转型 添柱钢铁强国”为主题的2023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下称冶金规划院)钢铁行业CIO高峰论坛(天柱钢铁站)在河北唐山举办,这也是今年CIO系列高峰论坛的首站。论坛现场举行了启动仪式。
图为启动仪式
  唐山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孟祥印,冶金规划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铁军,华为煤矿军团销售与产业发展总裁刘维,河北天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柱钢铁)董事长王树川为大会致欢迎辞。
图为孟祥印
图为范铁军
  会议透露,目前,国内超过80%的钢铁企业已经在推动智能制造,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从2015年的47.7提升到2021年的59.9,增幅达25.6%;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在2021年分别达到70.1%、51.3%。已形成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及网络化协同6大应用模式,覆盖几十个典型应用场景。钢铁龙头骨干企业基本完成产线级基础自动化、过程控制系统、生产执行系统、制造管理系统自上而下纵向集成的四级体系,采选、炼铁、炼钢、轧钢等主要工艺过程已实现了磨矿分级作业的智能控制、烧结机的智能闭环控制、高炉操作的平台化、转炉炼钢的全程自动化和精炼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
  范铁军分析了中国钢铁的数字化发展现状及趋势。他指出,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加大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力度,行业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增多,龙头骨干钢铁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钢铁工业数字化转型仍然面临行业标准和应用场景建设滞后;智能制造基础有待夯实,广度与深度有待拓展;核心知识产权掌控不足,“卡脖子”问题比较突出等问题。未来,随着行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绿色低碳加速转型、科技创新迫在眉睫、资源约束亟待突破,数字化将能够在支撑多基地管控,加码碳管理、减污降碳、节能减排,“共生型”发展,支撑资源集约利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刘维表示,钢铁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完成了电气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通过传统的工控手段、工艺手段,提升产能、降低能耗已经达到极限。但是,受限于传统工业系统的烟囱式架构,生产、运营过程中生成的海量数据难以实现高效流转和共享,数据价值难以挖掘,智能化难以实现。“通过联合行业共同探索,形成了一个行业共识:基于统一标准、统一架构、统一数据格式的AI+工业互联架构可以系统地解决以上问题。”他进一步表示,通过对实际生产场景的分析和总结,他们认为,能够真正落地、达到预期效果的钢铁智能化项目,包含工艺、数据、模型算法3个核心要素。 
图为刘维
  王树川认为,智能制造是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面对新技术革命和数字化、智能化大潮的澎湃发展,钢铁行业要抓住机遇,赋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他以天柱钢铁为例表示,天柱钢铁目前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已达80%以上,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55%以上,实现了铁钢轧一体化、管控一体化,达到效益最大化、服务实时化、决策智能化以及运营可视化;投资1.52亿元建设低碳冶金创新中心,用于全厂生产管控、能源管控、计量管控、安防监控、消防监控、环保管控、设备管控、安全双控的综合管控系统,实现了企业从传统钢铁生产到“智慧天柱”的升级。
图为王树川
  会上,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拥军,安徽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容知日新)钢铁行业系统部副总经理杨海强,华为煤矿军团矿业冶金解决方案总监张明威,天柱钢铁副总经理邸光明,范铁军先后做了题为《钢铁市场运行规律及钢铁需求结构调整》《钢铁行业设备智能运维的探索与实践》《面向未来,工业互联网使能钢铁智能化建设思考》《天柱集团智能制造实践》《新环境下的钢铁行业数智化问题研究》的主题报告。
图为李拥军做报告
图为杨海强做报告
图为张明威做报告
图为邸光明做报告
图为范铁军做报告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多轮签约仪式,包括冶金规划院与天柱钢铁签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与容知日新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钢铁企业设备智能运维及故障诊断应用研究》技术咨询合同,与中国联通智慧钢铁军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天柱钢铁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面向未来3–5年,数字化领导力建设和AI应用深化合作协议》。
以上为签约仪式现场
  据了解,此次论坛由冶金规划院主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河北天柱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办。与会人员还一同参观了天柱钢铁。
图为参观人员
图片由天柱钢铁提供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