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高端访谈

必和必拓CCO潘文怡: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

2023-05-04 09:58: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朱晓波 报道
 
  “在近期政策调整的背景下,我们对中国经济今年的复苏和增长充满信心。”近日,必和必拓首席商务官(CCO)潘文怡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潘文怡进一步表示,她对2023-2024年中国市场需求前景持乐观态度。
图为必和必拓CCO潘文怡
  中国仍是面向未来的大宗商品的广阔市场
  潘文怡表示,中国的内需提振将对全球经济的持续放缓起到平衡的作用,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考虑到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能源转型对金属的刚性需求,必和必拓资源产品的长期前景依然强劲。”她说。
  潘文怡认为,全球总体通胀如今已过峰值,正显现缓解之势。发达国家的国内市场需求正在大幅放缓。中国的促进增长政策(包括提振房地产行业)和放宽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等效应叠加,预计将有助于上半年艰难的经济状况逐步改善。与此同时,在营商环境、消费、信贷供给等多方面,已经出现了积极信号。
  必和必拓认为随着中国持续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的战略决策,以及未来这些技术在中国国内的迅速普及,也预示着在未来几十年,中国仍是面向未来的大宗商品的广阔市场。
  持续深化与中国客户的合作
  与此同时,必和必拓也在加大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潘文怡告诉记者,过去数十载,必和必拓与包括众多钢厂在内的中国业务伙伴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必和必拓始终致力于为中国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是稳健可靠、值得信赖的大宗商品供应商。为中国的发展需求保驾护航,并为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必和必拓也一直高度重视与中国客户、行业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战略合作。秉承着共同的战略愿景,齐心协力推动价值链的绿色转型,引领国际贸易走向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就在去年11月份举办的第五届进口博览会期间,必和必拓与彼时仅成立不到4个月的央企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引发业内关注。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韩慕瑞此前公开表示:“我们与新成立的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金属和矿产资源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必和必拓及其在中国长期合作的客户来说都具有意义重大,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备忘录签署后,双方团队一直在持续开展建设性的互动,讨论如何全面落实战略合作备忘录内容。
  潘文怡进一步告诉记者,自从双方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过去了大约一年时间,所以现在仍处于早期实施阶段。但我们将继续与包括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在内的所有中国客户保持接触,继续探讨共同发展机遇,同时拓展在提升质量和低碳减排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今年钢产量预计仍在10-11亿吨之间
  今年年初以来,铁矿石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引发各方高度关注,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次喊话。谈及对今年全球铁矿石市场供需情况的判断,必和必拓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会对全球大宗商品需求产生巨大影响。同时,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增长幅度将会放缓。因此,这两个因素此消彼长,对不同大宗商品的影响将有所不同。例如,就铜或镍而言,尤其是铜将更多受到欧洲和美国经济的影响,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前景则取决于中国的增长情况。
  据必和必拓的分析,中国2023年和2024年的钢铁产量仍将保持在10-11亿吨的区间。过去四年来中国钢铁一直维持这个水平,我们预计该峰值区间将延续至第五年,甚至第六年。然而,与2022年位于该区间下限相反,未来两年的钢铁产量可能会重回区间的中部。但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对钢铁行业有着决定性意义的房地产行业需要有积极的变化。
  潘文怡还告诉记者,必和必拓即将庆祝对华累计铁矿石出口量达30亿吨,这是必和必拓与中国钢铁行业客户合作伙伴之间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也彰显了我们持续支持中国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坚定承诺。
  必和必拓最新的铁矿项目南坡矿刚刚于2021年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额达36亿美元,是澳大利亚近50多年来最大的新建铁矿石项目。同时,公司也正在评估下一步的扩产方案,力争在未来达到每年3.3亿吨的产量。
  未来将调整产品组合 重点面向铜、镍等资源
  必和必拓作为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之一,拥有包括铁矿石在内的多种矿业资源。多年来,必和必拓也在不断调整产品资源组合权重。对于下一步,必和必拓如何布局调整新的产品组合?潘文怡表示,中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将伴随更低的环境足迹。中国已迈入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电气化浪潮蓄势待发,必和必拓生产的资源产品,以及这些产品的稳定供给,是全球可持续增长、电气化以及脱碳进程不可或缺的基石。
  潘文怡认为,在中国的新发展目标下,对于面向未来的资源产品的需求将不断攀升。“在必和必拓,我们致力于为全球经济增长和低碳化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随着中国不断迈向经济繁荣、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以及能源转型的稳步推进,对资源产品的需求也将随之增长,包括用于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铜和镍、助力钢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铁矿石和冶金煤。”潘文怡表示,此外,随着土地使用竞争的进一步加剧,钾肥需求将增加,以推动更高的农业产量,助力可持续农业方面。
  潘文怡认为,预计未来30 年全球市场对铜的需求量将增长2倍,对镍的需求量将增长4倍,对钢铁的需求量相比过去30年也将增长2倍。
  “我们的战略也是一直在积极调整公司的产品组合,布局重要的面向未来的资源和高质量原材料,如铜、镍、钾肥等,以更好地支持和推动中国乃至全世界对于高质量发展、去碳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同时,我们还将继续提供高品位的焦煤,在世界脱碳进程中也将发挥关键作用。”潘文怡说。
  已与中国多家钢铁企业开展脱碳合作
  在低碳发展方面,必和必拓很早就开始布局,把低碳发展深植于企业发展战略之中。
  潘文怡谈到:“我们预计到2030财年在运营脱碳方面的行动投入约为40亿美金。对于运营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在生产大宗商品过程中所产生的范围1和范围2排放),必和必拓的中期目标是到2030年将运营排放量在202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30%,我们正顺利推进这一目标实现。从长远角度来看,我们的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自身运营净零排放。”
  必和必拓不仅致力于降低自身生产运营的碳排放,还一直积极携手客户和合作伙伴,深化合作以共同支持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和减少碳足迹。”潘文怡说。对于价值链温室气体排放(范围3),必和必拓正在力争到2050年实现范围3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长期目标。
  钢铁行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全球估算总排放量的7%至10%,是脱碳难度最大的行业之一。而中国的钢产量又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上。“有鉴于此,必和必拓坚定致力于携手我们的客户和有关各方,推动钢铁生产和矿产运输的碳中和,通过推进高排放产业的低碳转型加快整个价值链的脱碳进程。” 潘文怡说,“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挑战,但是我们正在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行动。”
  潘文怡介绍,目前,必和必拓已经与占全球钢产量约20%的钢厂达成合作,助力他们加快脱碳进程,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国的钢厂。例如,必和必拓目前已携手中国宝武、河钢集团等多家产业链合作伙伴,在未来3-5年内计划投资5000万美元,研发低碳技术,共同推动钢铁生产整体流程走向低碳化,也计划将此研究成果更广泛地与国内外钢铁行业的参与各方分享。在与中国宝武的合作框架下,必和必拓又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和东北大学三所中国知名大学签署了为期多年的研究合作协议。旨在支持低碳钢铁生产技术多领域的前沿研究,推动钢铁行业低碳化进程。
  今年3月份,必和必拓与河钢集团新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旨在联合开展碳捕集与利用技术试点项目。通过本次新的合作项目,必和必拓将支持河钢集团在其国内钢厂开展碳捕集与利用技术的中试规模试点。该试点项目将开发和测试用于减少钢铁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