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国际钢铁

时隔三年

印度为何重回钢铁净进口国行列?

2019-05-24 09:25:00

  刘萌

  印度尽管一再调高本国钢铁产能目标,但是在实现钢铁大国梦的路上,最近还是遇到了一点“挫折”。

  印度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财年(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印度成品钢材出口量为636万吨,同比下降了34%。同期,成品钢材进口量却上升了4.7%,达到784万吨。出口未能“跑赢”进口,时隔3年之后,印度再度成为了钢材净进口国。对于极力发展本土钢铁工业,希望提升钢材自给率的印度而言,这组数据或多或少会带来一些挫败感。

  “身份转换”是多重因素叠加和多方博弈结果

  近年来,为了甩掉钢材净进口国的帽子,印度政府和当地的钢铁企业也算是下足了功夫。随着产能的逐步扩张,2018年,印度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钢材生产国。根据行业远景规划,印度计划在2031财年实现3亿吨的粗钢产能目标。目前印度的粗钢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83%,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25%。

  可是,就在印度钢铁在产能扩张的道路上高歌猛进的时候,2019财年,印度为何又成为了钢材净进口国?

  印度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2月份,印度粗钢产量同比增长逾4%至891万吨;铁水产量为609万吨,同比增长12.1%。由此可见,从钢材净出口国到钢材净进口国的“身份转换”,或许并非是由于印度钢铁企业生产不努力,而是有着其他原因。

  在笔者看来,导致印度在钢铁国际贸易中“身份转换”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其一,需求增长速度快于产能释放速度,钢材需求缺口近一步放大。

  资料显示,在印度钢铁产能扩充的规划版图中,京德勒西南钢铁Dolvi钢厂粗钢年产能将从500万吨扩张到1000万吨,塔塔钢铁公司Kalinganagar钢厂粗钢年产能将从300万吨扩张到800万吨,再加上后年印度国家矿业开发公司年产能为300万吨的Nagnar项目将开始建设,预计印度钢铁产能增长量在1000万吨以上,相当可观。不过,这些项目从建设、投产到产能最终释放,仍需要几年的时间。与此同时,印度本土的用钢需求却依然在快车道上,这种远水难解近渴的情况必然会导致印度扩大钢材进口。

  其二,高端供给不足,进口加码势在必行。

  梳理印度从钢材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的过程,笔者发现,高端钢材供给不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印度进口的钢材中,汽车用钢和高端电工钢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表明,虽然印度汽车工业正在快速发展,当地中高端用钢需求也正逐步放量,但是当地钢企的中高端产品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说,都仍然很难满足当地制造企业的用钢需求。因此,“求救”于海外市场虽属无奈之举,但也在意料之中。

  其三,贸易摩擦升温导致传统出口市场份额流失。

  2019财年,印度钢材进口增幅4.7%,出口降幅34%。从这组数据中不难看出,印度重新成为钢材的净进口国,出口的大幅缩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据笔者了解,东南亚、非洲等地是印度传统钢材主要出口流向区域,但随着欧美贸易壁垒一日高于一日,再加上印度市场作为全球重要的钢材消费增长极,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因此,日本、韩国、中国等主要的钢材出口国的钢企在欧美市场屡屡“碰壁”后,纷纷将目光投向东南亚、非洲等地市场,其与印度钢企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印度钢企出口市场份额被挤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印度钢铁需求还将继续增长

  根据印度钢铁协会的预测,2019年和2020年,印度钢铁需求将分别增长7.1%和7.2%,2019年印度钢铁消费量可能会超过1亿吨。就财年而言,印度2020财年和2021财年的钢铁需求涨幅都将达到7.2%。这样大规模的钢铁消费需求,对于其他国家钢企来说充满了诱惑力。

  作为世界第二大发展中国家,印度在国际钢铁贸易市场中的这种“身份转换”,或将对未来亚洲乃至全球贸易格局调整产生深远影响。世界钢铁协会总干事埃德温·巴松日前表示,全球钢铁需求预计将长期以年均1%的复合增长率保持稳定增长。在他看来,全球钢铁需求将更多地转向发展中国家,预计在当前每年17亿吨的基础上小幅增长,到2040年将平稳增长至20亿吨。

  在笔者看来,如果印度后期持续保持钢材净进口国的状态,国际钢材需求增长很可能进一步提速。

  总之,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印度重新成为钢材净进口国,是多重因素叠加和多方博弈的结果。这种局面究竟会持续多久,目前还很难说。毕竟,不排除印度会通过关税等多种手段抑制钢材进口来实现反转,进而保护本国钢铁工业。

  国际钢铁贸易中的“印度剧情”精彩之处才刚刚开始,接下来会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冶金报》(2019年05月24日 02版二版)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