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宏观经济

央行辟谣降准后端特麻辣粉 货币政策重点发力调结构

2019-04-25 08:53:00

  4月23日晚间央行辟谣“25日起定向降准”谣言后,24日,央行开展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2674亿元,操作利率为3.15%,比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

  面对4月份的流动性缺口,在放弃降准后,央行相继动用OMO(公开市场操作)、MLF、TMLF等多种工具来投放流动性。此外,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内容也显示,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货币政策信号愈加清晰。

  总体上看,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告一段落,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宽松终结。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员明明认为,不降准而选择TMLF,意味着宽货币紧信用格局形成。

  明明表示,从资金面角度而言,首先,在货币市场利率中枢长期倒挂的背景下,央行已不在长期流动性投放方面做过多考虑,更多在于对冲短期流动性缺口,稳定短期的资金面,货币政策从前期的大幅宽松回归到维持流动性投放中性的偏宽松取向;其次,放弃降准、减少中长期流动性投放给信贷市场降温,调控信贷投放冲动;最后,继续通过TMLF操作支持小微、民企降成本,配合财政政策发挥作用。

  TMLF操作适宜精准滴灌

  去年底,央行发布公告为TMLF(“特麻辣粉”)预热,并于1月23日开展了第一次TMLF操作,操作金额根据有关金融机构2018年四季度小微和民企贷款增量并结合其需求确定为2575亿元。

  此次投放,为该工具创设以来的第二次实施操作,并被市场认为是目前最适合的工具。

  光大证券张旭团队认为,“从工具所具有的调结构功能、资金的期限、操作所带来的信号作用、资金的成本、操作的灵活性这五个维度来看,TMLF是最适合当前金融环境的工具。目前也是进行TMLF的良好窗口,该时段投放TMLF资金可以平抑货币市场利率的周期性波动。”

  此前的4月17日,有3675亿元MLF到期,但央行采取“MLF+逆回购”操作,其中,逆回购操作上大幅放量,为1600亿元,但MLF操作量不及到期量,仅为2000亿元。4月24日,并无MLF等中长期工具到期,央行却“超预期地”投放了2674亿元TMLF。当天有1600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1074亿元。

  明明认为,4月央行在中期流动性投放层面维持平衡,实现资金面的稳定。而在价格上,相当于将3675亿元MLF置换为2000亿元MLF和2674亿元TMLF,低成本的TMLF置换高成本的MLF有助于降低资金成本。

  此外,由于TMLF的操作对象为符合相关条件并提出申请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通过TMLF操作,精准滴灌,还将继续完善定向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力度。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当前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结构性调整与安排,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在此背景下,通过TMFL操作,一方面可以使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将信贷资金投放到民营和小微领域;另一方面,由于TMLF利率比MLF利率低15个基点,也有助于降低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引导它们最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短期降准基本落空

  年初以来,市场对于降准预期较强。但在一个月内,因定向降准谣言,央行已进行了两次辟谣。

  两会期间,关于存款准备金率是否会再次下调,央行行长易纲表示,一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必要的。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降准还有一定的空间,但空间相比前几年较小。

  而从近期操作来看,央行启动了多种流动性工具实施流动性投放,短期降准预期基本落空,结构性调整或将成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发力重点。

  温彬表示,短期降准概率下降与几个因素有关: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降空间虽然有,但非常有限;二是,一季度宏观经济和金融数据超出市场预期,使得短期内降准、降息概率下降;三是,由于部分城市房地产调控放松,房价回升,以及近期“猪周期”重新回来,猪价上涨,对通胀带来了一定压力,货币政策预期保持谨慎。

  随着去年及年初的多次降准,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一季度金融数据迎来“开门红”。但从二季度形势来看,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经济下行的压力仍在,货币政策仍要继续保持稳健基调。

  张旭团队指出,降准是典型的总量政策,不具有调结构的功能;OMO逆回购和MLF在调结构上的作用亦有限;定向降准和TMLF的流动性供给更有针对性,可以引导商业银行更好地支持小微和民营企业。当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结构性的,而结构性的问题需要用结构性的工具来解决。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