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4月19日,在由中国冶金报社、南钢股份、上海期货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联合主办的2019(第三届)中国钢铁产业期货大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谈及如何面对今年宏观经济形势时这样表示。
经济形势由降转稳
张立群表示,在2018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大幅下降引起投资增速继续下降之后,随着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显现,预计今年投资增长将大体趋稳。
首先,房地产投资虽有所下降,但预计幅度不会很大;新型城镇化(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一带一路”建设将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在去产能成效显著、市场需求恢复,以及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出台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增速预计稳中趋升,民间投资止降回稳。
其次,消费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19年消费实际增长率预计为7%左右。近年来稳就业的政策效果比较明显,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此外,经济增长趋稳也对就业形成积极支持。综合需求因素分析,预计2019年经济增长率与2018年大体相当。
他同时提醒,尽管今年经济开局平稳,但也应当注意以下三方面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第一,今年以来,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速持续放缓,房地产投资潜伏下行压力,基础设施投资低位运行,投资恢复增长的基础薄弱。第二,消费增速回升的基础急需加强。必须通过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品供给质量、减少消费的后顾之忧等多种措施,坚持不懈地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第三,中美贸易谈判显现积极态势,但外部环境总体趋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外贸出口和各方面信心的潜在冲击不可低估。
客观评价中美贸易争端
张立群表示,此次中美贸易争端是一个新的变数,但是必须要给这个变数一个客观的评价。
首先,它达不到国际金融危机的量级,中美贸易争端对我国出口市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美国市场。按照美国的统计,2017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为5030亿美元左右,2017年中国的出口总额为2万多亿美元,美国市场只占中国出口市场的1/4左右,因此,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远大于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其次,持续的时间长度也不一样。中美贸易争端对我国出口影响的持续时间不可能达到国际金融危机的长度,原因在于打贸易战是一把双刃剑,美国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它的核心利益正在受到伤害。
“中美贸易谈判现在之所以出现越来越多的积极变化,和美国人在核心利益不断受损的背景下思路的改变有重要关系。” 张立群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对出口形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短期。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出口增长1.4%,已经改变了出口负增长的局面。不过,上半年出口水平仍然不会太高,但随着贸易谈判释放出积极信号,下半年或明年出口形势会逐步好转。
“我国经济正在加快从‘有没有’的时代跨入‘好不好’的时代,虽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但也拥有足够韧性和巨大发展潜力。”张立群强调,“我们要有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坚定意志和能力,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