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16日公布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部分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分析这份成绩单可以发现,三个关键词勾勒出中国经济运行的积极变化。
第一个,是“加快”。
11月份,中国工业和服务业增长均有所加快。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比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41个大类行业中有33个行业增速比上月加快。当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6.8%,亦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说,11月份工业生产回升,与此前多项景气指标指示相一致。高频数据显示,当月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61.2万吨,同比大幅增长17%,显示出生产好转。另外,去年同期工业增加值基数较低亦对此番工业增加值回升形成贡献。
另一加快的数据是市场销售。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比上个月加快0.8个百分点。在统计的18大类商品类别当中,有14类比上月加快。尤其“双十一”购物节带动当月网上零售增速明显加快,对社零总额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个,是“稳定”。
作为经济“晴雨表”和民生“温度计”,就业形势继续稳健。前11个月,中国城镇新增就业达1279万人,提前完成今年预期目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有望连续第七年达到1300万人。当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1%,与上月持平。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从就业岗位及一些相关宏观统计数字来看,中国就业基本稳定,且这种稳定形势今后也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未来稳就业工作应更多着眼于改善就业质量,提供更优质就业岗位。
此外,外贸外资增长亦保持稳定。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2.4%,其中出口增长4.5%,中国与欧盟、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主要贸易伙伴经贸往来均稳步增长。同期,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6%,其中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增长接近30%。
第三个,是“改善”。
先是经济结构继续改善。11月份,内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继续增强,投资和市场销售增速均快于出口。内需中,消费增长又继续快于投资增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举例说,从产业结构看,11月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均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服务业中,信息技术、软件传输业、商务及租赁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长,也都快于全部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
再是市场预期出现改善。11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2%,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连续数月低于临界点后再度回升至荣枯线以上。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叶银丹称,这表明内外需求均在改善,且内需改善大于外需。
综合以上三个关键词,付凌晖指出,这充分体现出在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条件下,中国经济确实具有强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空间,也说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拿到这份总体好于预期的成绩单后,中国经济即将走入2020年。展望未来政策走向,温彬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这说明合理增长是必须的,但同时要通过改革释放红利,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实现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他认为,明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基调为“稳字当头”,预计将强化逆周期调节,在与“十三五”目标存在差距的指标间发力。财政货币政策将更加协调,共同发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