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宏观经济

全国碳市场将“满月” 量价稳定活跃度仍待提升

2021-08-13 14:12:00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自7月16日上线交易以来已近“满月”,整体来看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市场运行平稳。截至8月12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收盘价55.43元/吨,相对于碳市场上线时48元/吨的开盘价,累计涨幅15.47%。
  全国碳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000余家,年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运行首日成交均价51.23元/吨,当日累计成交410.4万吨,成交额逾2.1亿元。
  不过,从成交量看,全国碳市场上线至今,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逐渐走低,部分交易日单日交易量仅2万吨。截至12日,市场累计成交量646.78万吨,累计成交额3.26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碳市场交易情况整体符合预期。“企业开户后不是立马需要交易,离履约截止日还早,企业需要交易数据来对后续市场价格走势做出判断,这也需要时间。”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的一位企业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解释说。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咨询事业部总监孟兵站也表示,根据此前各地方试点运行情况经验看,交易高峰往往出现在履约期到来前。预计随着年底履约期到来,全国碳市场或迎来一波交易高峰,价格也会有所上涨。
  除履约期因素外,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碳市场参与主体和交易品种单一也是影响活跃度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管理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董战峰指出,当前全国碳市场参与主体限于控排企业,专业碳资产公司、金融机构、个人投资者暂时没有拿到碳交易市场的入场券,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金规模的扩大和市场活跃度的提升。
  更多行业的纳入已经提上日程。据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透露,在发电行业碳市场运行良好的基础上,全国碳市场将扩大行业的覆盖范围,逐步纳入更多的高排放行业;逐步丰富交易品种,交易方式和交易主体,提升市场活跃度。
  “生态环境部连续多年开展了钢铁水泥等建材、航空、石化、化工、有色、造纸等高排放行业的数据核算、报送与核查工作,上述行业都有非常扎实的数据基础,已经委托有关行业协会研究提出符合全国碳市场要求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议。生态环境部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刘友宾表示。
  谈及如何进一步提升碳市场活力,董战峰建议,可以在碳市场政策手段上,加快推进碳期货市场等碳金融发展政策创新,比如鼓励积极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运营碳期货、碳期权等碳金融工具,引导金融机构等探索设立市场化的碳基金。
  在碳市场运行机制方面,董战峰认为,应充分发挥碳市场的压力传导机制,合理确定企业排放成本,使碳排放成本内部化,包括逐步从免费为主的分配方式向拍卖为主的分配方式转变,从碳强度减排向碳总量减排转变,市场主体从控排企业为主转向控排企业、非控排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个人等多元化主体等。
  此外,地方试点碳市场也可以作为全国碳市场的有益补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地方试点碳市场仍需进一步与全国碳市场进行对接,形成统一的定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围绕地方减碳约束试点探索新的交易模式和方法,并逐步与全国的碳交易市场形成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