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宏观经济

重大工程刷新进度 交通建设深度挖潜

2024-06-12 13:18:00

  高塔耸入云端、人工岛屹立海上、桥梁宛若游龙,一条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横卧海上。
  这是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继港珠澳大桥后,深中通道又一次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将为粤港澳大湾区“A”形交通主骨架补上关键的“一横”。目前项目建设进入收尾工作阶段,近日将具备通车条件。建成通车后,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将从2个小时缩短到30分钟以内。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时至年中,一批交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不断刷新进度,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构建,为扩内需、稳增长、惠民生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交通建设在加快联网、补网、强链的同时,还将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发掘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的增长点,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等成为关键词。
  交通重大工程具有单体投资多、社会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特点,是扩内需、稳增长、促就业的重要领域之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中,涉及交通运输项目开工、完工超过260个,总投资超过1.3万亿元。
  世界最大跨径拱桥广西天峨龙滩大桥建成通车、兰海高速控制性节点木寨岭隧道全线贯通;深中通道、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进入冲刺阶段;京港澳、沈海等国家高速公路主线正在陆续实施扩容改造;小洋山北集装箱码头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翻开2024年重大工程台账,一个个项目建设正按照计划节点全力推进。
  “当前公路建设任务依然繁重,重点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快推进国家公路待贯通和省际瓶颈路段建设,推动国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扩容改造和普通国道低等级路段提级改造。”交通运输部公路局相关工作人员说,未来一段时间内,公路设施网络将进一步完善,公路建设也将持续发挥扩大有效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也加快联网、补网、强链,有效投资稳步扩大。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十四五”前三年我国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年均增速超过10%,其中2023年全国完成水运建设投资达到2016亿元,同比增长20.1%,创历史新高。2024年1至4月完成水运投资619亿元,同比增长10.6%。
  “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快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以此为牵引,着力增强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安全韧性,加快打通内河航道节点瓶颈,持续构建现代水运基础设施,推动水运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沿海港口方面,重点是加大集装箱码头建设力度。在内河方面,重点是打通干线,加快“四横四纵两网”高等级航道建设。
  在交通网不断织密的同时,智慧化、绿色化成为越来越多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沿深中通道东人工岛主线向西行驶,便能进入长6845米的深中隧道,目前隧道内灯光照明、可变情报板、交通标识,以及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智能交通管控设施已安装完毕。其中,南、北行车洞平均每1.2公里就布有一台智能巡检机器人。
  “目前我们正在加紧筹备应急演练和设备联调联试,为项目具备通车条件作最后冲刺。”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路网调度中心负责人徐先蔚介绍,深中通道具有交通量大、分合流交通组织复杂、长纵坡等突出特点,运营安全挑战大。依托广东交通集团数字底图及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基础及地图引擎功能,深中通道积极推进国内首条包含路网感知、预测预警等功能在内的路网级的智慧交通体系建设,以提升珠三角高速公路网的车辆通行能力,同时为公众往来珠江两岸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并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
  根据日前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自2024年起,通过3年左右时间,支持30个左右的示范区域,打造一批线网一体化的示范通道及网络,力争推动85%左右的繁忙国家高速公路、25%左右的繁忙普通国道和70%左右的重要国家高等级航道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交通和旅游、能源等融合发展也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亮点之一。据介绍,目前交通运输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动旅游公路建设,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充电基础设施。
  “下一步,在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方面,我们将督促指导地方加快在建项目实施,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程量,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储备。同时,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绿色低碳转型、大规模设备更新等一系列工作,不断发掘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的增长点。”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称。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52632.jp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