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大咖“云集”共商废钢循环利用和数字化管理

2023-01-26 13:53: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苏亚红 报道
 
  1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王国栋教授邀请钢铁行业大咖“云集”,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研讨废钢高质循环利用和数字化管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副校长唐立新教授致欢迎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王国栋教授作主旨演讲。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钢铁处处长文刚,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环保部处长李煜,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树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部长、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杨洁,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钢铁处处长张晓辉,河北省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义,中国冶金报社社长助理陈晓莉,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院长助理付静,河钢集团副总经理李毅仁,建龙集团副总裁、抚顺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宪礼,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立新,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炼钢所副所长赵成林,本钢集团特殊钢事业部总经理黄健,东北特殊钢集团股份公司总工办主任周伟基,欧冶链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总经理赵志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研究所副所长罗松,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材料工艺总工程师李径亮,理想汽车有限公司材料总监段吉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材料科长冉浩,陆帆集团(电冰箱拆解)总经理宋岩,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王挺,东北大学教授储满生、张琦、袁国、张殿华、刘振宇、易红亮、姜周华等代表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东北大学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院长储满生教授主持。
图为东北大学线下研讨会现场
图为线上研讨会部分参会代表截图
  唐立新在致辞中提到:“东北大学3年前就设立了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聚焦废钢高效利用等钢铁行业低碳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应用。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来看,废钢资源的高效利用一方面可以缓解我国铁矿石资源缺乏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节能和减排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潜力,意义重大。”
图为唐立新致欢迎辞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废钢资源量逐年增加,超大量的绿色废钢铁素资源是我国特有的资源优势。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合理、科学、创新地应用废钢资源,将为我国钢铁产业解决优质铁矿资源匮乏问题、“双碳”问题以及污染物排放问题提供最佳解决方案。”王国栋院士讲话时提出。“政府部门要就废钢的循环和利用制定政策、法规、标准,引领钢铁行业、装备制造业、废钢行业协同创新,从现在做起,从高质量洁净化废钢冶炼、合金减量化与集约化轧制工艺、钢材构件的集约化设计、钢材全生命周期的标识化、报废装备的机器人化拆解等诸多方面入手,对钢材全生命周期进行数字化管理,加速建成我国现代化废钢管理与利用体系,为我国的钢铁工业长治久安、高质量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王国栋强调。
图为王国栋院士讲话
  研讨会上,钢铁材料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和废钢高质循环利用研究团队的代表针对废钢资源发展趋势及未来循环平衡、基于废钢高质循环利用的洁净钢冶炼技术、基于废钢高效利用的成分集约化轧制新技术、以汽车工业为例的典型用钢行业基于易循环思想的钢材使用策略、钢铁材料全生命周期标识解析与数字化管理等核心内容,分别介绍了研究目标和技术思路。
  文刚在发言中强调:“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绿色化发展离不开废钢资源,也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求,加快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的节约利用,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同时也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政策和标准体系,这都是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他针对废钢循环利用提了三个建议:
  一是立足当前。我国当前高炉—转炉长流程占绝对优势,废钢资源还相对不足,电炉钢竞争处于相对劣势的情况下,高炉—转炉长流程和电炉短流程合理利用废钢资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限制高炉长流程使用废钢,鼓励发展电炉炼钢;另一种观点认为高炉长流程利用废钢与电炉短流程在能源资源减排等方面一样具有优势,而且高炉流程在生产效率和成本方面更有优势,所以现阶段不宜大力发展电炉炼钢。建议从实际出发,通过减排减污降碳的综合效益来评估更合理高效利用废钢的方式。
  二是立足长远。电炉钢是一个中长期的发展路径,要结合我国废钢资源产出规律和未来非高炉炼铁等炼铁工艺发展趋势,研究转炉、电炉炼钢发展路径,优化我国钢铁生产工艺结构、布局结构等,促进我国钢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三是着眼未来。在世界钢铁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潮流下,希望系统梳理我国电炉炼钢工艺发展图谱,如工艺流程涉及的工艺技术长短板、装备设计制造、基础软件、仪器仪表等方面的清单。电炉冶炼全流程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可能是我国钢铁工业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换道超车的一个重要方向。
图为文刚讲话
  另外,研讨会上,行业学协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钢铁生产企业、下游用钢企业、废钢回收企业等相关领域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展开了热烈讨论,针对废钢高质循环利用和钢铁材料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提出了宝贵建议。
  据悉,钢铁材料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和废钢高质循环利用研究团队将联合国家部委、行业协会和学会、钢铁冶炼企业、典型用钢产业企业、废钢回收和加工行业企业、钢铁材料数字化标识解析研究院所和应用企业,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共同研究提出我国废钢资源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和高效循环利用的技术方案和决策建议,为建成我国的现代化废钢管理与利用体系提供战略支撑。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