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今日热点

高炉长期高水平顺稳是这样实现的
——首钢股份炼铁生产创新实践和启示

2019-07-26 13:48:00

        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着环保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作为钢铁生产重要环节的炼铁生产担负的任务越来越重。7月上旬,《中国冶金报》记者专程前往地处河北迁安的首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作业部采访,探寻之前业内人士多次提及、有关钢铁企业颇感兴趣的其炼铁生产近年来指标屡获突破、成本大幅度降低的创新实践做法和体会。

  “首钢股份作为首钢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始终把创新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和动力。炼铁系统的创新实践近年来屡创佳绩,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管理、技术、环保治理上的创新。促进炼铁生产不断迈向新高度,是首钢各级领导的要求与希望,也是首钢股份炼铁系统一直追求的目标和方向。”首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作业部专业人员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

  

  首钢股份炼铁生产系统全景图


管理创新促进握指成拳

  “力分则心散,心散则应之不猛。近两年,环保要求越来越严,基于对全局性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对钢铁生产规律的准确把握,首钢集团将球团和烧结生产划归首钢股份炼铁作业部统一协调,是非常及时的。传统模式下的碎片化、分割化、界面过多的高端不高效的管理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炼铁作业部负责人对记者说。

  上下一心,其利断金。首钢股份炼铁作业部将铁前一体化管理作为重点工程,通过思想统一、目标统一、行动统一、措施统一,转观念、抓管理、保稳定、促融合,实现了“1+1+1>3”的目标。干部职工不断强化以“高炉高水平、低成本稳定运行”为全局意识,烧结、球团工序牢牢树立“工序服从”为行动引领,将质量指标和稳定率放在第一位作为目标导向,彻底消除了以前牺牲质量保各自成本、造成铁水质量的波动,引发高炉一连串不良反应情况的再现;将全系统经济效益最优排在首位,统一由过去的“炼指标”向“炼成本”转变,2018年铁成本同行排名从第42名一跃至第17名,得到《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业》等媒体的宣传。

  与此同时,首钢股份炼铁作业部向“原燃料成本占钢铁产品成本70%左右”的原燃料的管理创新要效益,实现传统原燃料采购向原燃料经营转变。他们成立资源经营室,实现生产经营更好地贴近市场,进口矿传统采购向进口矿经营运作转变,改变过去采购人员不懂技术、技术人员不了解市场的局面,实现了技术业务与采购业务有机融合,生产由过去简单粗放型向精细化生产经营转变。2019年上半年,他们进口矿价格“跑赢”市场9.87美元/吨,降低采购成本1.83亿元。

  

  首钢集团总经理助理、首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建辉在铁前一体化研讨会上做出指示。


技术创新激发企业活力

  如果说管理创新是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有力举措,那么技术创新则是催生活力、助推发展的战略武器。首钢股份炼铁作业部顺应生产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敢担当、敢创新,敢为天下先。

  高碱度烧结矿技术助推环保限产新思维、新举措。面对环保限产和高炉高质量顺稳生产的双重压力,首钢股份炼铁人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理念,变压力为动力,变困难为挑战,创新提出高碱度烧结矿技术攻关课题,成为业界争相学习借鉴的典范。

  为实现环保限产期间环保超低排放,首钢股份炼铁技术人员探讨实施高碱度烧结矿炼铁生产,保证酸碱平衡,少用烧结矿,多用球团矿。而要少用烧结矿,就要与比例升高的球团矿配比;为保证炉料指标,就要提高烧结矿碱度,据统计,烧结矿碱度月均在2.5以上,最高的达到2.9。同时,通过同步细化炉内技术操作,高炉冶炼水平逆流勇进,生产技术指标不降反升,这给首钢股份炼铁人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带来不竭的动力。

  炉缸冷却壁长寿技术是高炉“强身健体”的良药。高炉的顺稳生产,不仅源于原燃料质量、生产工序的状态良好,而且取决于高炉本体的“健康长寿”。对此,首钢股份炼铁人自主研发了铜冷却壁长寿技术,铜冷却壁使用寿命达到15年以上。其使用寿命的延长,不仅意味着高炉持续高效的顺稳生产,还意味着生产技术指标持续创优、产量稳步增长。好身体是保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和保障,首钢股份炼铁人在高炉这项应用上感触颇深。

  炉缸整体浇注修复消除“痼疾”,实现“浴火重生”。首钢股份2号高炉于2007年1月4日建成投产,该高炉投产后曾经创造了300千克/吨以下焦比、180千克/吨以上煤比、月均有效容积利用系数2.58吨/立方米·天的纪录,并获得“全国节能减排优胜炉”的称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2号高炉即将达到一代炉龄,而且由于长期高强度冶炼、大量配吃固废料,炉缸受到的侵蚀日益严重,近年来先后出现多次炉缸冷却壁水温差增大的问题, 被迫堵风口降低冶炼强度。随着近年来首钢股份硅钢产量的逐年增长,高炉加钛护炉与硅钢冶炼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彻底根治2号高炉的“心脏病”,恢复“优胜炉”昔日风采,成为首钢股份炼铁人心头的大难题。各种各样的方案陆续涌上炼铁技术人员的心头,并在他们脑海中反复酝酿……

  

  操作人员在高炉主控室工作。

  终于,2018年8月份不期而至的非采暖季限产,给2号高炉炉缸修复带来了难得的时间窗口。凭借长期扎实的炉缸修复技术探索和案例调研,首钢股份公司做出了“碳砖利旧、炉缸整体浇注修复”的重大决策。据《中国冶金报》记者了解,2号高炉采用美固美特有限公司独特的炉缸整体浇注技术修复后,根除了炉缸闹水温差的“痼疾”。

 

环保创新践行责任引领

  在响应国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中,首钢股份公司一直走在前列。在唐山地区污染排放绩效评价中,首钢股份公司被评为唯一一家A级企业,极大地改善了企业社会形象,提高了企业综合竞争力。

  按照新的超低排放标准,外排烟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硫浓度由原来的180毫克/立方米降低到3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浓度由原来的300毫克/立方米降低到50毫克/立方米、颗粒物浓度由40毫克/立方米降低到10毫克/立方米以下,烟气外排控制难度增加了好几倍。

  怎么办?是坐以待毙,还是主动出击?首钢股份炼铁作业部内部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决定一定要践行“首钢为首”的大无畏精神,决定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环保工艺技术引入炼铁生产现场。

  2018年,首钢股份公司对现有烧结、球团脱硫系统进行改造,投资6.5亿元,经过8个月的昼夜奋战,脱硫脱硝系统正式投入应用。球团二系列脱硫脱硝项目投入正常运行后,全部符合超低排放标准。感触最深的首钢股份炼铁人都说:排出的尾气比晴天时的大气都干净。

  在改造的同时,首钢股份炼铁人又将目标瞄准了固废资源回收利用,力争做到“内部循环”利用。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不断产生大量的废灰、废渣,直接外排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带来二次环境污染。于是,他们将铁系统自身产生的除尘灰、原料灰、瓦斯灰等固废资源实现100%“体内循环”,对套筒窑除尘灰、渣钢粉、冷轧泥等钢轧后道工序产生的固废进行回收利用,不断扩大配吃品种,提高配吃比例。

  “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我们炼钢工序产生的钢渣经过多次加工的副产物。钢渣经过分拣、干选、破碎、磨选等加工后,回收了大量的铁元素,最后剩余的渣钢粉没有多少铁元素了,但还有可利用的碱性熔剂。”作业区人员介绍说。瓦斯灰、洗气灰、渣钢粉这样的废弃物,如今在首钢股份炼铁人眼里都成了“香饽饽”,固废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理念在他们的心中深深扎根。

  

  首钢股份全面实施绿色行动计划,斥巨资实施70个环保项目,夯实了实现超低排放的基础,成为唐山市环保唯一A类钢铁企业。

  2019年上半年,首钢股份公司炼铁作业部克服了环保要求更加严格、原燃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等挑战,铁前生产经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2号高炉,与2018年全年的指标相比,焦炭消耗降低了35千克/吨铁,指标在全国同立方米级高炉中排名第一。今年1月~6月份,高炉利用系数平均在2.5吨/立方米·天以上,比2018年提高0.17吨/立方米·天。高炉日均产量由2018年的6200吨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6600吨,增加了400吨/天。可以说,管理提升、技术创新为首钢股份炼铁生产带来了勃勃生机。

  炼铁作为钢铁生产工序的“先锋”,首钢股份炼铁系统也一直在积极发挥着先锋的作用。《中国冶金报》记者深深地被首钢股份炼铁人化困难为挑战的激情感染,被敢为人先的先锋精神感动。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企业广大干部员工的拼搏、奉献、创新、担当,使得百年老企业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首钢股份炼铁系统坚持环境治理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创新实践和做法,若能给其他有关钢铁企业带来一些借鉴和启示,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