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今日热点

张志祥:赛思普项目最终将实现全氢冶金!

2021-04-27 09:33:00

  4月25日,建龙集团董事长、总裁张志祥出席民生银行绿色金融产品发布会,并就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以及建龙集团的探索实践进行了分享。
  张志祥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无论对企业还是社会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对中国钢铁行业来说,其碳排放量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在制造业中更是位居第一,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更重、压力更大。但同时,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机遇也有很多。
  “钢铁行业的碳排放来自于庞大的煤炭消耗、电量消耗和物流运输。钢铁行业每年的煤炭消耗量达6亿吨,用电量4000亿度,物流量合计40多亿吨,远超过全国的铁路运输量。“他指出,”钢铁行业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从这三个环节着手,而这也正是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压力所在。“
  张志祥针对以上3个环节,阐述了建龙集团在实现碳达峰和碳排放方面的想法和探索。
  从减少用电量方面的碳排放量来说,可以通过采用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用电来替代。特别是西部区域,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都非常发达。近年来,西部区域也是建龙集团钢铁布局最重要的区域之一。张志祥指出:“西北区域风力和光伏发电最大的问题是不稳定性和远距离输送的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建立微电网的方式,积极消纳这些风电和光伏发电,目标是争取5年内在西部的企业消纳到1/3,即1/3的用电来源于清洁能源。"未来,建龙集团将积极引进风电、光伏发电企业,这些也是钢铁的下游产业,打通西部产业链,共同致力于在西部区域建设低碳产业园区。”
  从减少运输环节的碳排放量来说,目前建龙集团所有的物流管控已经基本实现线上化,在提高物流运输效率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碳排放量。张志祥表示:“下一步,我们要大力推动氢能汽车的推广使用。钢厂的焦炉煤气制氢是目前制氢成本最低的方式之一,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其分离出来,可以用于氢能汽车。”
  从减少煤炭消耗的角度来说,可以通过发展富氢冶金的方式实现。张志祥介绍:“4月初,我们在乌海投产的赛思普项目,是全球首套实现工业化的富氢冶金项目,所有的生产工艺已经全部打通,在国内外形成非常大的震动。该项目将通过3步走,最终实现富氢冶金、全氢冶金,替代煤炭。”
  张志祥表示,建龙集团将通过以上路径,推动企业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力钢铁工业转型为真正的低碳绿色产业。
赛思普项目
  建龙集团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赛思普)氢基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造生铁项目总投资10.9亿元,于今年3月26日点火烘炉,4月12日11:58正式点火送风,并于次日凌晨一次性产出高纯铸造生铁,标志着世界领先的氢基熔融还原冶炼技术成功落地转化。
  减排
  与传统高炉工艺相比,赛思普工艺取消了传统高炉必不可少的烧结工艺和焦化等工序,可实现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38%,粉尘排放量减少89%,无二噁英和酚氰废水排放。
  降碳
  赛思普工艺设计年还原用氢1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2万吨/年。
  高质量
  采用赛思普工艺生产的高纯铸铁产品,相关指标超过工信部发布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 年版)》中对超高纯生铁的标准要求。项目生产的高纯铸造生铁是高端装备制造的基础材料,可广泛用于高铁、核电、风电铸件、蒸汽轮机和各种抗低温冲击铸件及球墨铸铁产品的深加工等领域。
  国产化
  赛思普工艺是建龙集团联合北京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在借鉴国内外众多非高炉炼铁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的第一代氢基熔融还原赛思普新工艺,其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均实现国产化。与传统的高炉炼铁工艺不同,氢基熔融还原赛思普新工艺将“氢冶金”与“熔融还原”相结合,是推动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的关键前沿技术。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陈灿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