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樊三彩 报道
通讯员 余璐 摄影
5月6日,工信部正式发布最新修订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工信部原〔2021〕46号)(下称《办法》),将于6月1日起施行。以此为背景,5月25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钢铁产能置换政策宣贯会议于江苏南京召开。会议围绕即将实施的《办法》有关内容进行了解读、宣贯,与会代表共同研究了钢铁产能置换有关工作。

图为会议现场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钢铁冶炼项目备案管理的意见》(发改产业〔2021〕594号)也将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两项文件的实施,意味着自2020年1月23日起冻结了16个月的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工作将正式重启。
钢协副会长骆铁军、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李强、南钢总裁祝瑞荣分别为大会致辞。工信部原材料司巡视员吕桂新从钢铁产能置换政策的修订背景到修订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对如何落实好产能置换新政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图为吕桂新讲话
工信部原材料司钢铁处副处长文刚详细解读了哪些项目需要进行置换、哪些产能可以进行置换、退出产能如何核定、等量置换的条件、是否必须第三方评估、新旧办法如何衔接等内容。钢协首席经济分析师李拥军、钢协规划发展部副主任王滨分别做了专题报告。会议由钢协副秘书长高文平主持。

图为文刚讲话
骆铁军在致辞时表示,这是钢协时隔3年第二次组织召开产能置换政策的宣贯会议,意义重大。我国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工作备受关注,“十三五”期间,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有效缓解,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为骆铁军讲话
骆铁军同时强调,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钢铁行业也应充分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挑战。当前,中国钢铁正在实施世界钢铁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产能更新计划。根据各省(区、市)公告的钢铁产能置换项目信息,截至2020年1月23日暂停产能置换,各地区计划新建炼钢产能3.0亿吨、炼铁产能2.6亿吨,相应退出炼钢产能3.2亿吨、炼铁产能2.9亿吨。绝大部分置换项目将在“十四五”时期建成投产。在钢铁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重启后,还会有一些产能置换项目进行公示公告,建设规模还会扩大。
“通过我们的调研,绝大部分企业认为,需要严格执行钢铁产能置换、钢铁项目备案政策,坚决严禁新增产能,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不变形,巩固好来之不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这是钢铁行业所有企业的共识。”骆铁军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宣贯会,确保钢铁工业不再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的被动局面。
李强表示,作为钢铁大省、特钢强省,江苏省近年来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推动钢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部署要求,1750万吨钢铁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出清“地条钢”产能1233万吨;布局调整取得较好进展,严控长江带、倒逼环太湖、整合弱小散、发展沿海港,钢铁冶炼企业户数由51户减少至32户,前10位企业产能集中度接近70%。其中,减量置换政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图为李强讲话
下一步,江苏省将认真领会精神实质,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健全档案台账,减少存量,严控增量,提升质量,全面推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祝瑞荣首先对大家相聚在六朝古都、山水城林南京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十三五”期间,南钢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号召取得的工作成果。

图为祝瑞荣致辞
近期,围绕“双碳”目标的系统性变革,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正对钢铁行业“控产能、减产量、回头看”等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对此,祝瑞荣表示,他们满怀期待配套政策出台,这将持续巩固化解过剩产能成果,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南钢将一如既往地贯彻落实钢铁产能置换新政,聚焦“绿色、智慧、人文、高科技”,重点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智能制造、商业模式创新、数字化转型、新产业发展等方面综合发力,打造南钢极致竞争力。
李拥军从固定资产投资视角分析了建筑用钢的需求逻辑,从工业结构及进出口角度分析了制造业用钢的需求逻辑。

图为李拥军做报告
王滨系统回顾了“十三五”期间钢铁产能置换及新建产能总体情况,并对钢铁行业“十四五”发展总体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为王滨做报告
当日下午,为收集各地方主管部门、钢铁企业等关于新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会议分4组进行了讨论。分组讨论的整体原则是“收集问题、带回研究、现场不作表态”。

图为分组讨论现场
来自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及各地工业主管部门,钢协及地方钢铁协会/冶金协会,全国钢铁生产企业,以及研究咨询机构、设计建设单位、装备制造单位等其他相关单位共计约400人参加会议。

图为与会代表们听会现场

图为与会代表在休息期间互相交流

图为与会代表在休息期间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