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今日热点

百炼成钢——红船赋:牢记嘱托 勇攀高峰

2021-07-02 11:06: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郑洁 牛卫星 章利军 
通讯员 陈涛 雷笛

  工业发展,钢铁先行。百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解放初期恢复生产时期,鞍钢工人阶级生产出第一炉“争气钢”,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大钢厂冶炼出一炉炉“底气钢”,再到新时代中国钢铁站到世界前列,我们看到,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余年艰苦卓绝的不懈探索和努力,祖国的钢铁事业的发展令全世界瞩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擘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略,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钢铁工业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开始了从数量规模发展向质量效益发展方式的重大阶段性转变,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许多新成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钢铁人的力量。
  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时指出,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希望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在钢铁企业留下的足迹和殷殷的嘱托,激励着新时代中国钢铁人为建设钢铁强国勇攀高峰!
  红色足迹,印证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闪耀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光辉,凝聚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亲历者讲述的殷殷嘱托,印证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钢铁工业发展寄予的厚望,积聚起中国钢铁人勇攀高峰的磅礴伟力,更坚定了我们奋进新征程的信心:永远跟党走,用党的建设引领钢铁行业克难攻坚,以百倍信心向着更远大的目标光荣出征!
“时代楷模”河钢塞钢管理团队
不负重托 砥砺前行
  今年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一带一路”被写入年会主题——“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合奏‘一带一路’强音”。
  此时,我们河钢集团塞钢公司正在召开销售例会,商讨优化产品结构等事宜。这个月,河钢塞钢销售业绩再次实现环比提升。2020年以来,河钢塞钢新开发终端客户近20个,终端客户比例由收购初期的15%提高到95%。
  2016年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钢塞钢视察,我们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总书记在这里发表了重要讲话,还来到生产岗位和职工座谈,关心我们是否适应异国生活。总书记特别强调要“言必信、行必果”,将河钢塞钢打造成“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给予我们极大的鼓舞,也让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那一刻,我们深深意识到,运营好河钢塞钢不仅仅是塞尔维亚政府和企业员工对河钢的一种期待,更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沉甸甸的历史使命。我们当时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完成好总书记交付的这份重任!
  “我们每一天,甚至每一小时、每一分钟,都在被巨大的工作量推着向前奔跑。”河钢塞钢总经理赵军说。5年,1800多个日日夜夜,见证着我们走过的历程。在河钢集团引领下,百年钢企——斯梅代雷沃钢厂一步步摆脱了困境,获得了新生。在此过程中,我们与原钢厂5200名职工全部签订了劳动合同,兑现了“钢厂原有职工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我们完全依照当地法律、法规实施管理和经营,充分尊重当地和员工的文化习俗,并妥善保留了原有体制和管理模式。我们除投入承诺的资本金之外,还将企业效益主要用于技术改造和增加员工收入,改造或新建了关键生产装备,完善了工艺流程。
  河钢塞钢发展历程折射出“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生动实践。接手前的河钢塞钢,是一家区域性企业,供应链资源局限于巴尔干半岛、中东欧地区,议价能力弱,供应链极为脆弱。依托河钢集团的全球营销资源,塞钢获得了稳定的原料资源和广阔的国际市场,市场覆盖整个欧洲乃至北美发达地区,大宗原料成本持续降低,优质钢材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战疫坚盾,共克时艰。欧盟钢铁配额限制和新冠肺炎疫情迫使河钢塞钢出口减少近50%,河钢集团精准指导河钢塞钢疫情防控和稳健经营,在欧洲企业纷纷裁员应对疫情冲击的形势下,不减薪、不裁员,技术经营指标逆势飘红;全力支持河钢塞钢向塞尔维亚捐赠抗疫物资,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双胜利”。河钢塞钢的快速发展,承载着成千上万个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如今,一座更加绿色、资源配置更加高效的现代化工厂,正在欧洲腹地加速崛起:5年累计产钢663.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6.59亿美元,连续3年成为塞尔维亚最大出口企业。今年,河钢塞钢与欧洲4家最大的镀锡产品客户签订年度销售协议,为欧洲高端白色家电生产商Gorenje集团供货提升3倍以上;实现了塞钢历史上汽车钢产品销售零的突破;产品吨钢铁水消耗等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书写了一份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行动答卷,连通了中塞友谊的钢铁桥梁。
  在6月29日隆重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代表出席颁授仪式。我们团队的优秀代表、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河钢集团塞钢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宋嗣海虽远在塞钢,但他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动情地对大家说:“河钢塞钢一直备受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这是我们莫大的荣誉。我们必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更加蓬勃、自信地在‘中国时代’向世界讲述更精彩的钢铁故事。”
中国宝武太钢精密带钢公司科研团队
我们要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今年5月12日,在我们中国宝武太钢集团精密带钢公司,0.07毫米超平不锈钢精密带材和无纹理表面不锈精密带钢两项新产品全球首发,手机等高端电子产品将由此变得更易智造、更轻、更耐用。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企业要在科技创新上,特别是在不锈钢这个领域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殷殷嘱托化作企业干部职工聚焦创新突破的不竭动力。1年来,围绕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钢铁材料和新材料技术与产品难题,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出了0.015毫米“手撕钢”等市场认可的系列高精尖特产品,让“手撕钢”更薄、韧性更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研发攀高峰永不言弃。在我们精密带钢公司,就有这么一支由“60后”到“90后”各年龄段人员组成的9人科技研发团队,分散在生产一线各个部门,跨职能、跨作业区调动各部门技术力量联合攻克技术难关。这支团队便是我们胡尚举创新工作室。
  我们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胡尚举,是位“80后”,兼任设备能源部副部长,负责管理全企业电气自动化。胡尚举常对大伙说:“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公司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让我们备受鼓舞、非常振奋。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咱们创新工作室的伙伴们要一起共同努力,为‘手撕钢’在0.02毫米基础上进一步薄化,为成功轧制0.015毫米产品提供一套新的方案,使张力控制更加稳定。”
  今年5月7日,在精密带钢公司紧张忙碌的生产车间,我们的工作人员正在跟随操控钢卷转运小车,将一卷卷钢材从空中转运至指定位置。胡尚举在操控室对身边的技术人员说:“咱们现在对钢卷转运小车进行智能化改造,届时只需一键输入位置,无需人工跟随,钢卷转运车便可自行将钢卷运送到指定位置,同时还具备避障功能,从而实现无人化、智能化操作,大大提高生产运行效率。”
  大家依靠科技创新,不仅让企业不断攻克难关,研制出一个又一个高精尖产品,在企业效益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让职工收入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去年,我们胡尚举工作室仅各项创新成果奖励就拿到数万元。用胡尚举的话说:“大家搞科技研发的精神头儿更足了!”
  2020年,精密带钢公司不仅经受住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实现了精密带钢连续5年完成预算目标任务的好成绩,而且,公司经理王天翔入选山西“十四五”后备院士,山西省委、省政府配套了经费保障、项目支持、团队支撑、平台依托、交流深造等7项支持政策。
  我们公司确定了充分利用“准院士”政策,发挥平台科研优势,持续推行“研发一代、储备一代、销售一代”的“3个一”品种战略。我们团队带头人王天翔常说:“下一步,公司将坚持市场开拓与技术研发并重,瞄准氢燃料电池、5G手机等新兴行业与领域用钢需求,推进高效新产品规模化生产,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咱们不能停步!”
中国宝武太钢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科研团队
乘势而上,建设国内一流碳纤维产业基地
  仲夏时节,生机勃勃。当您走进绿树掩映下的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时,现代化的生产车间清洁而静谧。我们会自豪地告诉您,她在悄然间缔造着令人惊叹的业界奇迹。
  碳纤维,在工业界享有“黑色黄金”盛誉,是一种在航空航天和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均具有重要用途的新型纤维材料。4年前,2017年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座碳纤维产业基地,实地考察调研高端碳纤维研发、生产、应用情况。
  由中国宝武太钢集团投资兴建的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冲破国外对核心技术的封锁和垄断,工艺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傲然屹立于世界碳纤维产业之林。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令我们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全体职工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加速在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发展道路上激情奔跑,为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碳纤维产业基地不懈奋斗。
  2017年,我们团队杨晗是首席工程师,如今已提拔为生产工艺部部长。他常说:“我们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在高端碳纤维产业化制备技术开发中,团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逐步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科研技术队伍,初步实现了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品种规格多元化、系列化,满足了我国航空航天等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
  2020年,我们公司成功开发出TG800G-6K/12K碳纤维功能结构一体化产品,进一步丰富了高性能碳纤维产品体系。针对下游企业在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性问题,我们开展技术营销,拓宽产品应用领域迈出新步伐,全年销售收入再次突破亿元大关。
  “每每回想起见到总书记时的情形,我总是心潮澎湃。”如今,从操作岗位到基层一线管理岗位,公司“80后”青年职工胡彬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公司从制度和机制建设入手,开展青年技术型人才拔尖培养工作,助推企业在国产碳纤维“全、优、特”上再攀新高峰。我们在青年技术型人才拔尖培养方面按照“师带徒”的方式,使技术骨干尽快成长,形成了“人才磁场”效应,激发了青年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向上向好的积极性,形成了操作人员争当技术能手、科研人员勇攀技术高峰、全员创新活动竞相迸发的新局面,为我们钢科公司碳纤维实现精准控制、低消耗运行、产品质量持续提升贡献了力量。
  从“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到“再接再厉,勇攀高峰”,习近平总书记对太钢高质量发展寄予的殷切期望,不断鼓舞和鞭策我们钢科公司干部职工乘势而上、久久为功,加快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碳纤维产业基地。
中国宝武马钢宛佳旺
那一天,总书记来到我身边
  我叫宛佳旺,今年27岁,是马钢特钢优棒产线上一名基层作业长。
  2017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从遥远的哈尔滨来到美丽的马鞍山,从此扎根马钢成为一名光荣的钢铁工人。
  2020年8月19日,这是一个让我毕生难忘的一天,时至今日每当我回想起那一天,激动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
  我记得很清楚,那一天,马鞍山万里无云,经过一上午的暴晒厂房内温度直逼40摄氏度。我和几位同事像往常一样通过现场监控查看各区域生产情况。大约在12点22分,我的同事李勇突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指着Y4门区域监控大喊:“快看!快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通过监控摄像头,我看到一个高大伟岸的身影,是习近平总书记!我们4个人通过监控看着总书记一行人沿着楼梯来到轧线平台,透过玻璃窗我们看到总书记在初轧区停了下来,观看现场轧钢生产。主控室里的4个人这个时候互相打气,总书记今天到现场观看生产,是我们一辈子的荣幸,千万不能掉链子!一想到总书记可能会到主控室来,我心里有千言万语要向总书记汇报,但当他来到主控室的那一刻,我整个人紧张得有些发懵,大脑一片空白,想好的词句一下子都忘记了。这样一位伟人从电视里走出来,来到我的面前,说实话,当时我甚至怀疑我自己是不是在梦里。
  总书记来到我身边后,询问我现场的一些生产情况,亲切的言语让我的紧张情绪消失得无影无踪。作为一名一直工作在优棒生产线的调试人员,我特别自豪地向总书记介绍:“我们优棒生产线是一条具备一键轧钢功能的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自动化生产,职工的劳动强度得到大幅降低。”听到这里,总书记频频点头,能看出来总书记对我们工作非常满意。
  随后总书记又问我:“你是什么学历?”“哪个大学毕业?”“其他几名操作人员也是本科么?”在得知我们几位年轻小伙子都是本科毕业时,总书记欣慰地说:“操作现场智能化设备确实需要高素质人才。”
  紧接着总书记又问我:“你工作几年了?”“现在收入怎么样?”我都向总书记进行了汇报。整个过程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总书记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总书记离开主控室后,我沉浸在见到总书记的幸福之中久久不能平静。现在让我回忆那个班下来后我在干什么,我已经记不清楚了,我只知道大部分时间我都是一个人一直在笑。下班之后,我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我的家人,听我妈妈讲,我爷爷知道这个事情之后,高兴得一夜都没睡觉。
  曾经有人问过我,上了那么多年大学,来马钢当一名普通工人亏不亏?面对疑惑,我想工作这几年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好的回答。时光匆匆,距离习总书记考察调研马钢已经过去快1年了。作为中国宝武马钢的一名青年员工,今后我会牢记习总书记嘱托,继续立足岗位,学好本领、夯实基础,不断进步成长,为马钢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中南大学重金属污染防治创新团队
为保护绿水青山铿锵前行
  2013年11月4日,这是让我们毕生难忘的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南大学,首站就是我们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我们团队的带头人、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柴立元教授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心中试基地,观看了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深度净化中试系统后,一共问了3个问题。
  一是“这项技术效果怎么样”。柴立元院士自豪地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中心自主研发的“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深度净化与回用技术”效果很好,重金属废水深度净化后各项指标远优于国家标准限值, 而且废水回用率从原有的50%提高到90%以上。在中国最大的锌冶炼企业株冶集团工业化应用,废水处理规模达到每天14400立方米,已成为全国重金属冶炼废水治理的样板和标杆。
  二是“这项技术成本怎么样”。这是我们团队从一开始就高度关注的问题。柴立元院士向总书记汇报:这项技术成功实现低成本运行, 成本不超过2元/立方米废水,治理的同时实施废水回用与金属回收,综合成本比现行技术低得多。“从资源的角度做治理”,这是创新技术能够广受欢迎与广泛应用的重要理念。
  三是“这项技术是否容易放大推广”。这些年,我们团队从实验室到中试,再到工程示范,从创新链的角度对技术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完全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并自主开发了移动式中试装备系统,建立重金属污染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了技术的快速孵化与工程转化。该项技术在株冶集团成功应用后,又在全国最大的铅冶炼企业河南豫光金铅集团,全国最大的铜冶炼企业江铜集团、亚洲最大的铅锌选矿厂中金岭南凡口铅锌矿等一批大中型企业推广应用,被列入《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获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习近平总书记听完后频频点头、嘉许,对中心的创新技术及成果转化模式给予高度肯定,并鼓励我们进一步加强产研结合。他对我们团队的肯定和重托,给我们带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让我们的绿色冶金追梦之路越走越宽。
  8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构筑从末端治理到源头减排的全链条行业技术体系,研发了“有色冶炼含砷固废治理与清洁利用技术”“冶炼多金属废酸资源化治理技术”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在国内大中型有色企业应用300多项工程,覆盖我国铜铅锌冶炼产能30%以上;共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奖二等奖8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30余项,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重要成绩。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探索重金属污染全生命周期控制,让废物实现“生态回归”;进军无废冶金领域;提高砷的高值利用,用前瞻视野开启一个新的资源化时代。
  抱一颗赤子之心,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为保护祖国的蓝天、碧水与青山砥砺前行,我们将以更加有力的行动承担起历史责任,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