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今日热点

谭成旭详解“十四五”新鞍钢建设——新征程展现新作为 新鞍钢实现新跨越

2022-01-09 18:04: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实习记者 王金侠 报道
通讯员 兰天碧 高洋洋 报道
 
  “十四五”开局之年,鞍钢集团击鼓催征,捷报频传,实现“三个历史性突破”:鞍钢本钢重组顺利完成并完成债转股和混改,粗钢产能达到6300万吨,中国第二大、全球第三大“钢铁航母”扬帆启航,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拥有完整产业链、最具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之一;经营效益达历史最好水平,营业收入、经营利润分别首次突破3000亿元、300亿元关口,成为鞍钢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鞍钢集团党委在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评价中首次进入“A”级行列……翻阅2021年钢铁行业发展答卷,新鞍钢高质量发展的业绩格外耀眼。
  新鞍钢建设元年取得了怎样的成绩?重组后的鞍钢集团如何再出发、开新局?“十四五”又有哪些新的发展目标?将带给我们哪些新期待、新跨越?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冶金报》记者在1月初专访了鞍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谭成旭。
图为谭成旭。(田世群 摄)
  高站位擘画“7531”蓝图——鞍钢本钢重组 新鞍钢踏上做强做优做大新征程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新鞍钢建设的元年。鞍钢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谋划企业发展,制定了“十四五”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了“7531”战略目标和钢铁、矿业“双核”发展战略,战略目标和战略路径更加精准清晰。
  “‘十四五’开局,鞍钢本钢重组是最关键也是最成功的一步棋。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对鞍钢集团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推动我国钢铁产业健康发展、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和辽宁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访刚开始,谭成旭直接回应了《中国冶金报》记者关于“鞍本重组”的话题。
  “重组是‘1+1’的量变,释放‘1+1>2’聚合效能是质变。鞍钢用80天快节奏高效率的行动力缩短了从量变到质变的相融过程。”谭成旭说,鞍钢集团党委把鞍本重组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学史力行的重要举措,按照重组“怎么看”、整合融合“怎么干”的总体要求,围绕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阶段、四种方法、八个机制系统策划推进实施。
  据谭成旭介绍,三个阶段是指对标协同阶段、签订重组协议后的管理过渡期阶段和正式揭牌后的实质性整合融合阶段。早在2021年初,重组尚在酝酿,鞍本双方就在企业管理、科技创新、物资采购、市场营销、物流协同、文化融合等12个领域全面深入对标,制订“1+2”(一体化管理总体方案和管理整合实施方案、业务整合实施方案)鞍本整合总体方案。2021年8月20日,鞍钢重组本钢大会召开后,鞍钢集团第一时间向本钢派驻了鞍本重组工作组,聚焦“要素管控+管理移植”和“战略引领+资源协同”两条主线,制订了整合融合计划,形成了20份涵盖95项具体业务、627项工作标的的《目标任务书》。
  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协调联动、强力推进,本钢正式入列鞍钢集团两个月后,通过管理体系对接推进管理软覆盖,完成了211项制度承接制定和修订工作,占比达到85%;通过信息系统对接推进管理硬移植,鞍钢集团“国资监管、集团监督、管控共享”三类31项管理信息系统中的20项已覆盖本钢。战略、采购、产销、物流、科研、国际贸易、矿产资源、产业金融等业务以同区域同质化发展状况下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及效率效益提升为重点,深化业务协同,促进集约高效发展。通过采购以量换价、销售缩小价差、共享科研资源、国际贸易统筹渠道、物流优化布局、快赢项目累计创效约3.1亿元。
  在分享成绩的同时,谭成旭介绍了未来打算。他说,在国务院国资委等有关部委和辽宁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2021年12月22日,本钢混改已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标志着本钢混改正式完成。下一步,鞍钢集团将继续围绕两条主线推进整合融合,着力发挥“六个效应”:一是推动同一业务、同质业务横向整合,实现规模经济,发挥资源优化配置效应;二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业务纵向整合,补链稳链强链,发挥产业链带动效应;三是在横纵整合基础上,发挥创新引领效应和乘数倍增效应;四是在推进存量资源向优势主业集聚的同时,强化对“两非”“两资”的处置,发挥瘦身健体效应;五是与存量调整优化同步引入民营资本混改并参与公司治理,发挥第三方撬动、促进和润滑效应;六是把文化融合作为整合成功的重要标准,统筹改革、创新、管理等手段,发挥管理提升效应。预计到2022年底,以本钢智慧一体化管控系统投运为标志,初步实现运营一体化,以整合融合显著成效,打造钢企重组、央地合作样板,为东北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坚定不移走“改革+市场”发展之路——新征程高起点开局 建设新鞍钢大有可为
  “2021年1月份盈利7.86亿元,第一季度盈利73.37亿元,上半年盈利202.42亿元,全年盈利首次突破300亿元,主要指标在央企和行业中排名前列。”盘点2021年生产经营,谭成旭给出这样一组数字。
  “2021年11月,我到攀钢钒热轧厂调研时,该厂维检丙班18名吊车职工集体写了封信,信上说‘厂吊车司机减员约30%,但职工收入大幅度增加,我们支持这样的改革……’”当被《中国冶金报》记者问及数字背后的“法门”,谭成旭讲了这样一件事,并给出了最关键的答案,“成绩得益于鞍钢集团坚定不移走‘改革+市场’发展之路,始终把‘效益有改善、员工有获得感、企业发展可持续’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尺,深入推进‘授权+同利’的市场化改革,激发了活力动力。”
  “经过‘十三五’的艰苦努力,鞍钢集团完成15万人厂办大集体改革和22万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解决了多年想要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难题。‘脱下棉袄游泳’,鞍钢用好用足改革关键一招。三项制度改革是痛点、难点,改好了就能成为鞍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谭成旭说。
  鞍钢集团强化顶层设计,形成改革制度体系,坚决破除制约发展的堵点、痛点。业绩决定用人,全面推进“两制一契”,实施经营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行中层管理人员聘期制,“揭指标竞聘、带契约上岗”已成常态。效率决定用工,推行“双合同”管理,建立员工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机制。效益决定薪酬,强化全员岗位绩效管理,全面实施即时激励,积极推进多元多层激励。市场决定机构,优化组织机构,提升管理效率。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改革专项工程等均取得积极成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年度任务全部完成。2021年,管理人员竞争上岗率达到70%以上,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55%以上,在岗职工收入增幅达10%以上。
  鞍钢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设计和相关工作得到国务院领导、国务院国资委和辽宁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3次在全国和国资央企介绍经验。
  “焕发了蓬勃生命力,新鞍钢实现高起点开局,全集团上下达成了共识: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鞍钢大有可为!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大有作为!”新征程应有新作为,新鞍钢要书写新篇章。对此,谭成旭笃定而自信。
  精准发力打好“组合拳”——真抓实干练好基本功 新鞍钢步履更坚实
  “生产经营创历史,源于我们科学谋划重组下好‘先手棋’,用好用足改革‘关键招’,还源于我们精准发力打好科技创新、数字鞍钢、绿色发展‘组合拳’。”谈到此处,谭成旭向《中国冶金报》记者做出“握指成拳”的手势,并分享了各项工作重点成果。
  ——创新动能持续激发。服务国家战略,强化科研投入,配置最优资源,加强“四个创新平台”建设,超厚超宽高强度反应堆安全壳用钢AG728、X70级深海高应变管线钢、500兆帕级免涂装耐候桥梁钢实现全球首发,95毫米止裂钢在国内首次应用于24000箱超大型集装箱船,一批精品钢材助力北京冬奥会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4项成果获冶金科学技术奖。在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排名中,鞍山钢铁、攀钢分别列第3位、4位。
  ——数字产业实现创新发展。发布《鞍钢“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数字鞍钢建设方案》及专项方案,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和主题论坛。推进数字鞍钢建设项目,完成鞍山钢铁、攀钢、鞍钢矿业20%主体产线数智化改造建设目标任务,鞍山钢铁管理与信息化整体提升项目成功上线,西昌钢钒智慧管控中心、智慧板材等上线投运,齐大山、关宝山两个智慧矿山试点示范建设完成,基于5G的机器视觉带钢表面检测、ET工业大脑等27项成果获评国务院国资委、工信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试点示范。
  ——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聚焦“双碳”目标,发布碳达峰碳中和宣言、低碳冶金技术路线图;加速推进矿山绿色化复垦,2021年底前完成3000余亩的绿植栽种工作;加大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推进力度,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降低;组织开展危废“零”出厂攻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鞍钢集团连续两个任期获得国务院国资委“节能减排优秀企业”和“节能减排突出贡献企业”荣誉称号。
  传承长子鞍钢红色基因——党旗高高飘扬 指方向聚力量促发展
  “这一年,恰逢建党百年,鞍钢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长子鞍钢红色基因,党建工作高质量引领,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2020年度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中首次进入‘A’级行列……”
  在讲述鞍钢本钢重组成效、分享经营指标创历史的喜悦后,谭成旭又向《中国冶金报》记者讲述了“第三个历史性突破”——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2020年度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中首次进入“A”级行列。在他看来,这是实现前两个历史性突破的最重要最坚强的保障力量。
  谭成旭简要回顾了2021年鞍钢集团党委在加强党建工作方面取得的出色成绩。他表示,鞍钢集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改革发展始终。
  谭成旭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介绍,鞍钢集团党委建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机构、工作机构等;开展“党旗引领红色鞍钢”等系列活动,向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在中央电视台讲述新中国第一根重轨等“百年信物”故事,鞍钢博物馆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鞍钢红色资源利用保护体系已经形成;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集团领导班子带头推进10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推动基层党委实施办实事项目2622项。他欣慰地表示:“鞍钢职工都说,2021年的好事喜事格外多。”鞍钢本钢重组顺利完成,成为鞍钢和辽宁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大成果,得到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第二指导组的充分肯定。
  谭成旭表示,鞍钢集团党委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共确定学习宣传贯彻措施40项,完成基层宣讲1671次、覆盖43516人;围绕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5周年,开展贯彻落实“回头看”;制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修订党委工作规则、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制订党委常委会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领导作用;推进党支部“三大工程”建设,37个优秀个人和基层党组织受到上级党组织表彰,鞍钢股份炼钢总厂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鞍钢——踔厉奋发 以优异成绩迎接二十大
  “步入2022年,鞍钢将在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再接再厉,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鞍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谭成旭谈及2022年的发展时说,“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接着,他向《中国冶金报》记者描绘了新鞍钢的发展新思路。
  ——鞍钢将步履坚定地迈向“7531”奋斗目标。
  实践证明,推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这条路我们走对了,并且还要坚定不移走下去。未来,我们将按照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结合鞍钢集团发展战略规划,继续推进区域内兼并重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提升行业地位和竞争力。
  大力推进“双核”战略,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辽宁和四川地区的铁矿资源进行系统规划,以辽宁、四川地区铁矿资源富集区为依托,通过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建设铁矿大基地,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国内铁矿资源保障能力,有效应对我国铁矿石高度依赖进口的挑战,打通国内大循环堵点,保障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自主、可控,切实发挥国内铁矿资源的基础性、关键性、“压舱石”作用。
  ——让智能制造成为新鞍钢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十四五”数字鞍钢建设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鞍钢两化深度融合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深入应用,企业网络、平台、应用、模式、生态实现升级,智慧制造取得成效,数字产业创新突破,数字鞍钢初步建成。
  为实现这一目标,鞍钢将在4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聚焦智慧管理、智慧运营、智能制造,推进产业数字化建设;二是提升软件平台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三是加强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推进数字资产化;四是提升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保障数字鞍钢建设稳步推进。
  ——用“绿色生态”描绘好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鞍钢集团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鞍钢集团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工作内容,扛起率先达峰的央企责任,创造零碳钢铁的鞍钢模式,为呵护人类共同的美好家园、共享绿色地球贡献智慧和力量。“十四五”期间,鞍钢集团将以“格局流程再造”为主,实现碳达峰;2026年~2035年,通过“资源消耗减量、能源结构优化”,持续降碳;2035年之后,在前期技术研发、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规模化应用低碳工艺技术,深度降碳,最终实现碳中和。
  逐梦新征程,建设新鞍钢。开局之年,鞍钢集团必将实现新发展、新跨越,在“十四五”征程上必将有新作为、大作为,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光荣梦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鞍钢供图)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