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今日热点

党建马钢 从强根铸魂到引领发展

2022-09-30 09:24: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中国冶金报》高质量发展的宝武实践报道组:陈玉千、吕兵、刘加军、顾学超、徐可可、刘经纬、米飒、杨凯、滕珊。本篇执笔:刘经纬
 
  从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宝武马钢集团(下称马钢)考察调研至今,两年来,马钢在转型升级、智慧制造、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都实现了大踏步的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建工作的引领。”2022年8月3日,马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毅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马钢集团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新时代国有企业和钢铁行业的使命担当。”中国宝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曾在学习时指出,中国宝武要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和使命要求,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钢铁生态圈。
  在中国宝武党委的领导下,作为素有“江南一枝花”美誉的国有钢铁企业的马钢,党建工作将如何实践和创新,从强根铸魂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冶金报》记者从一些侧面带来了观察。
  紧跟核心 创新打造马钢特色
  2018年4月23日,为贯彻落实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的要求,推动马钢实现高质量发展,安全运行60年的马钢9号高炉被永久关停,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工业遗址进行保存。一个甲子的转变,毛主席曾亲临视察的功勋高炉变身红色教育资源,这是马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传承。
  目前,马钢集团公司党委下属基层党委23个,直属总支2个,基层党(总)支部共227个,拥有8000多名党员。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马钢集团两年来,马钢集团党委在中国宝武党委领导下,主动拉高标杆,站在新的起点思考和谋划党建工作,各单位始终坚持常态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马钢集团重要讲话精神,常学深思践悟,学懂弄通做实,并在机制创新、形式创新、活动创新等方面努力打造马钢特色。
图为马钢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
  “9号高炉变身红色教育资源正是我们开展‘三个课堂’的生动体现。”马钢集团党委工作部相关同志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介绍,2021年,马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方面开展了“三个课堂”的特色活动。
  一是开办理论课堂。马钢把党史学习教育和业务培训相结合,针对党委领导干部开展重点专题培训,2021年共举办专题培训班17次、基层专业培训班600多次。
  二是依托马钢各类教育阵地举办群众课堂。一方面,通过马钢网上教学平台组织学习,2021年共开发49门课程,学习人次超过37000次;另一方面,开展党史微宣传视频征集活动,鼓励各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制作微视频,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推动党史学习。同时,马钢围绕着新时代“江南一枝花”精神的新内涵,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实践活动,推动宝武精神和价值观同马钢的“江南一枝花”优良传统相结合,起到以文化育人的效果。
  三是依托红色资源开办初心课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马钢展厅(特钢)被评为中国宝武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被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而9号高炉也正作为工业遗址进行开发保护,将成为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外,2021年,马钢还组织21名党委书记、6000余名基层职工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了现场教学。在学习中,马钢重点发挥基层党委创造力和战斗力,努力挖掘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案例并向全公司推广,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马钢长材事业部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推进,长材事业部历经多次调整,形成了现有20个党支部,分散在多个产线和点位,基层党支部书记也大多随之调整,很多新任党支部书记缺乏党建工作的实际经验,怎么办?长材事业部原党委副书记赵广化向《中国冶金报》记者娓娓道来。
  “那是2021年1月份,长材事业部党委研究决定,成立事业部党建发展指导组,成员由事业部党委在经验丰富的党务工作人员或退居二线的党支部书记中遴选,隶属事业部党群工作部管理,代表事业部党委对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进行督查指导。我们选定了3名同志组成党建发展指导组,要求他们动态参加各支部的‘三会一课’,对各支部党建工作进行监督,及时纠偏。”赵广化高兴地说,“一年多来,党建发展指导组的设立有效提升了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水平,在推动上级党委各项部署要求在基层落实落地方面取得了实效。”
  此外,长材事业部还推行了党员作业长担任党小组长的制度,形成党小组、作业长“两长”合一,“两组”同管的工作格局。“作业长是一条产线的负责人,把产线的负责人和党建的负责人‘糅’在一起,有助于推动党委各项部署的落实,也能提高工作效率。”赵广化介绍,2021年2月份,长材事业部依据产线班次的特点和党员分布变化的实际,将党小组由之前的95个优化为79个,其中67名党小组长由作业长担任,从管理方式、工作机制上解决了“两张皮”的问题。“制度实行以后,作业长的干劲更足了,党建工作水平也上去了,工作也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性,党建和生产经营工作的效率都得到了很大提升。”赵广化表示。
  围绕中心 联创联建必求实效
  马钢南区,新特钢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马钢特钢公司时,对马钢的发展提出了殷切希冀。2021年11月份,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的新特钢项目开工建设,面对疫情等各种风险挑战,项目建设实现了安全、环保、质量、投资可控,这都离不开联创联建机制。
  在马钢2022年第二季度党建工作例会上,丁毅指出,要围绕中心,围绕党组织联创联建、党员互学互促两个维度,努力探索构建具有马钢特色的基层党组织“双543”联创联建新模式,在组织维度上,注重“五联四有三做到”(五联,即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活动联办、阵地联动、难题联解;四有,即有目标、有清单、有机制、有效果;三做到,即做到紧跟核心、围绕中心、凝聚人心),体现组织力;在党员维度上,注重“五保四促三突出”(五保,即保安全、保生产、保设备、保士气、保奉献;四促,即促指标提升、促难题解决、促精益改善、促造物育人;三突出,即突出责任担当、突出无私奉献、突出联系群众),体现战斗力。目前,马钢集团正在开展6项公司级、80余项基层单位级联创联建活动,推动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双融双促”。
  “马钢这种联创联建的模式与以往有很大不同。”马钢集团党委工作部相关同志表示。一方面是小切口,每一对联创联建的单位都要签订包含项目的协议书,而这些项目都以生产经营上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切入口,并且每一个项目都有具体的指标。“这个指标和我们以往的指标也不一样,我们现在提出的指标是要力争达到宝武系前三名。”另一方面是制度建设。联创联建协议实行一年一签的制度,并对项目进行管理。“比如某个项目原定12个月完成,联创联建单位用10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便可以立即滚动到下一个项目,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鼓励机制。”
图为马钢基层党组织联创联建签约仪式
  对于联创联建的作用,马钢特钢公司有话要说。“新特钢项目是公司近年来最大的项目之一,项目建设进场人员多,包括安全、环保、廉政等各方面风险都比较大。”特钢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汤怡啸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介绍,面对项目工期紧等问题,特钢公司以新特钢临时党支部等“党建+”为载体,与中国十七冶等施工单位党支部开展了“4+1+N”联创联建工作。
  “4”即新特钢项目将要建立的4个分厂,在建设过程中同时建立党支部,“1”即新特钢临时党支部;“N”即所有参与建设的单位。“我们与参建单位全部签署了联创联建协议,在协议中把安全、质量等具体的目标、责任明晰化。”汤怡啸说,“我们在项目现场设立了宣传板,把协议双方党员的名字列上去,包括支部书记的联系方式,让大家形成‘这个区域我负责’的理念。一旦出现各种风险,现场人员可以直接联系两边的支部书记或党员,及时报告并解决问题。借助联创联建,我们把属于不同管理体系的多个公司的职工结合到一起,这就拓宽了管理范围,有效防范了各类风险。”
  马钢新特钢项目启动建设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项目建设施工参建人员共1200余人,未出现1个病例。“尤其是面对疫情,联创联建机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汤怡啸表示,“我们借助联创联建成立了党员志愿者队伍,在对工地进行封闭管理的同时,发挥党员志愿者的管理作用,严格进场管理,实行‘一人一档案’,并协调核酸检测机构进场检测,便利职工。另外,党支部班子成员轮流在建设工地蹲点,现场督战,确保了项目建设不受疫情影响,保证了施工进度。”
图为马钢新特钢项目进场防疫管理
图为党员志愿者检查进场人员防疫信息
  此外,特钢公司还积极开展了内部联创联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与公司审计部门的联创联建。”汤怡啸介绍,新特钢项目建设过程中,特钢公司与马钢审计部门签订了联创联建协议,借助党建工作的互动,让审计部门更早地介入工程建设,有效防范化解了工程建设中廉洁等方面的各类风险。
  马钢品牌车轮产品是特钢公司的“拳头”产品,作为高铁列车的“跑鞋”,质量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为此,特钢公司与马钢交材等上下游工序单位签订协议,就质量、降本等设立目标,发动各分厂的党员与技术人员一同解决问题。“以前上下游各单位可能是各自为政,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即可。现在,大家进行了联创联建,目标是一致的,劲往一处使,确保了产品质量,也贯彻了马钢提出的‘质量一贯制’的理念。”汤怡啸表示。
  “我们的联创联建模式还延伸到乡村振兴的范畴,即公司内部的党组织和扶贫对象党组织也进行这类联创联建,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措施的落地。”马钢集团党委工作部相关同志表示,下一步,马钢还将把这种模式推广到旗下的“网络钢厂”,通过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党组织的联创联建来构建和完善多机制管控模式,推动党建一贯到底。
  凝聚人心 汇聚干事创业合力
  走进马钢特钢公司优质合金棒材生产线,一个“上有老,下有小,出了事故不得了”的灯箱标语引人注目。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马钢时特意停下脚步,询问了标语的来源。原来,这是特钢公司对各党支部征集的职工百条安全警句进行了梳理筛选,在生产线显著位置用灯箱的形式广而告之。这是特钢公司党委安全文化宣传的一部分,也是马钢集团党委通过党建工作凝聚人心的一个缩影。
  “要凝聚人心,强引领汇合力。”丁毅在马钢2022年第二季度党建工作例会上指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巩固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宣传部门要主动发声,营造正能量充盈、精气神充足、人人奋勇争先、处处精益高效的良好氛围。
  2021年,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马钢开展了职工“三最”(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实事项目征集工作。“我们以此为抓手,在集团党委层面分两批推出了15件大事,基层单位层面分3批推出了446项实事,在《马钢日报》等平台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办实事项目的扎实开展,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可。”马钢集团党委工作部相关同志表示。
图为“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之一——马钢南区员工共享服务中心
  马钢长材事业部是一个人数众多的基层单位,职工诉求相应也较多。“公司提出的‘四室两堂一所’,也就是操作室、休息室、更衣室、盥洗室、公共食堂、公共澡堂、公共厕所,也是长材事业部职工诉求较为集中的地方。”赵广化介绍,长材事业部党委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多次开展职工座谈会,征集意见和建议。“一年来,我们围绕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实施完成了钢区炉台环境整治;围绕提升本质化安全,实施完成了巡检通道优化;围绕改善饮水品质,配套完成了饮用水管道改造;围绕职工所盼,修缮了92间职工‘四室’,改造12处公厕,翻新北区、线棒职工食堂,升级棒材、型钢浴室……目前,‘四室两堂一所’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职工的幸福感也大幅提升。”赵广化表示。
  说到凝聚人心,赵广化回忆起了一年前的一次机构整合。马钢加入中国宝武后,以深度融入为契机,在股份公司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于2020年11月份开启的基层管理变革就是其中的重要一步。2021年初,马钢长材事业部与一钢轧总厂机构整合(后整合为新的马钢长材事业部)拉开帷幕,同时天车工、磨辊间员工、非在岗人员的划转作为另一项重要工作也正式启动。面对机构调整和人员岗位变动,部分职工出现情绪变化和心理波动。如何快速平稳完成整合融合,尽快发挥合力效应?
  “各党支部积极开展职工思想状况调研、风险隐患排查,广泛征求职工代表意见,及时反映职工合理诉求。”赵广化讲述,事业部党委领导和各党支部党员骨干以维护和保障职工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对存在转岗思想疑虑的少数职工开展了一对一、多对一、多场次、多层面的谈心谈话,积极疏导劝导,缓释职工情绪。
  张敏,原成品分厂党员,是首批调动的天车工,他结合自己的安置及收入情况,主动向分厂职工现身说法,帮助职工消除顾虑,积极投身全新岗位;中型材分厂党支部书记,“追”到公司人力资源共享中心,对4名职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他们渡过思想难关,4人欣然签署了同意书;线棒材分厂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在相关岗位人员转岗截止日的前一天,与2名涉及转岗的职工及其家属交谈至深夜,终于做通其思想工作……
  在长材事业部党委的努力下,整个改革过程平稳有序,未产生舆情事件,也确保了232名天车工、20名天车点检员、188名磨辊间员工、114名非在岗人员的平稳有序划转、移交,保障了职工利益。“这次整合让很多职工真切体会到了党组织在凝聚人心方面的作用,也让我们更有信心推进今后的党建工作。”赵广化表示。
  马钢特钢公司展厅外,一批特殊的游客即将进入参观,这是埃斯科特钢党支部组织的职工子女参观活动。“特钢公司有一个说法叫职工来自马钢的‘五湖四海’,因为特钢公司的职工大多是从马钢其他公司或单位调任过来的。这种情况下,我们讲‘造物育人’,党建与文化相结合,用文化浸润人心就显得尤为重要。”汤怡啸说。
  近水楼台先得月。近年来,特钢公司充分利用优棒产线、特钢展厅等自有的红色资源,组织职工、家属、市民等到这些教育基地参观学习,2021年,共有2000余人次到特钢公司的红色教育基地参观。“这些参观让大家能了解钢铁生产的过程,感知劳动创造的价值,也让公司的人文关怀向家庭、社会延伸。”汤怡啸表示,“公司党委还通过展板、报道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公司的道德模范、‘安徽好人’等,形成示范效应。通过这些文化建设,职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都显著增强了,人心也就更齐了,干事创业的动力也就更足了。”
  紧跟核心,围绕中心,凝聚人心,这一个个案例正是马钢在中国宝武党委领导下开展高质量党建工作的生动实践。
  从强根铸魂到引领发展,如今的马钢正着力推进“党建创一流”创新实践,努力在中国宝武集团内形成具有马钢特色的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向后劲十足大而强的新马钢阔步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