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今日热点

2022年全国废钢铁大会暨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七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提出——加快提升废钢资源利用水平 助力钢铁“基石计划”实施

2023-02-27 10:02: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郭达清 报道
 
  “废钢铁是钢铁工业重要的铁素来源,用好废钢铁对于推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2023年2月22日—24日于成都召开的2022年全国废钢铁大会暨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七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上,工信部节能司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指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骆铁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鹤林做工作报告。本次大会由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四川冶控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协会、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成都积微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图为会议现场
  用好废钢铁对于推进钢铁行业
  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工信部节能司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时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是工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五年。具体到工作层面,就是加快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着力“开展1个行动、构建2大体系、推动6个转型”。“1个行动”,即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2大体系”,即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和绿色制造支撑体系;“6个转型”,即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生产方式数字化,多维、立体、系统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他进一步指出,废钢铁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强废钢铁资源综合利用,对保障钢铁行业原料供应、缓解铁矿石进口依赖、促进钢铁行业节能降碳、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培育壮大龙头骨干,提高产业集中度。二是强化创新引领,推进技术进步。三是积极扩大再生钢铁原料进口。
  废钢资源肩负重要使命 
  骆铁军阐述了2022年钢铁市场运行情况,并详细分析了废钢领域存在的问题。他指出,2022年废钢产生量、消耗总量、废钢单耗、废钢比和电炉钢比等指标同比均是负增长,废钢回收加工企业产能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除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外,抑制废钢产出和使用的因素主要还有三方面:
  一是税务风险影响企业经营安全和国家税收收入。废钢回收环节前端主体小而散,交易多以现金结算,行业一直存在“第一张”增值税进项票开票难问题。财税40号文出台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该问题,但提高了前端小散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出于降本考虑和长期的行业习惯,前端小散企业仍选择不开票,也不愿意做大规模,以降低避税风险,造成国家相关税收收入流失,以及后端的回收加工企业难以获得进项发票。后端企业不得不使用自制凭证或收购发票入账,造成货票分离,废钢回收和加工企业均存在较大的税务风险,对企业经营安全和扩大业务规模形成制约。
  二是再生钢铁原料标准过高影响进口资源利用。2021年出台再生钢铁原料标准并放开进口,据反映,现行标准门槛较高,夹杂物含量分为不超过0.3%、0.8%和1%三个档。目前国际市场上流通的符合我国标准的品种数量有限,流通量较大的品种夹杂物含量均高于我国标准,外商按我国标准进行加工的意愿不强。进口超标产品容易被判别成进口固体废物,进而带来退运甚至刑事风险,企业不敢贸然进口。
  三是废钢使用成本高。废钢在长流程钢厂的原料需求中刚性相对较小,加入比率不高且易调节;短流程钢厂生产虽以废钢铁消耗为主,但生产计划可调性强,无利润时可随时停产。钢厂使用废钢数量与废钢价格和成本高度相关,当废钢价格高于生铁成本,且钢铁利润走低或亏损时,废钢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影响了社会废钢的回收积极性。
  对于废钢铁产业下一步发展,骆铁军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对回收环节前端实行核定征收所得税,税率不高于1%。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82%,营业收入所得税负担率为0.96%。建议参考国务院2022年11月批复“同意在廊坊等33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的政策,明确对从事废钢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可以选择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核定所得税税率不高于1%,以提高回收企业纳税积极性,增加国家税收,鼓励社会更多回收废钢。
图为骆铁军
  二是修订再生钢铁原料标准,促进扩大进口。目前,进口再生钢铁原料远不能满足钢铁行业发展需要,考虑到GB/T 39733-2020《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已实施近2年,建议对标准进行修订,将中夹杂物技术指标给予适当放宽,兼顾环保性和目标导向,发挥标准“最大公约数”的作用,促进扩大进口。
  三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链融合发展。推进钢铁生产企业和废钢加工回收企业上下游联动,促进产业链形成。在已有准入企业中,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强化示范效应、夯实产业基础;由政府指导、协会组织,搭建产废和用废企业的互动、融合平台(如钢铁与造船、建筑和汽车生产商等),促进废钢产出稳定和扩大等。
  四是将废钢数据统计纳入国家统计。废钢产出量对研判形势和精准施策至关重要,建议将废钢产量和销量等数据纳入国家统计局或相关部门法定统计体系,确保数据统计全面和权威。
  骆铁军最后强调,废钢资源既身担钢铁行业资源保障的重任,又肩负钢铁实现双碳目标的使命。大力发展和利用废钢资源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体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废钢铁产业在波动中稳步发展
  冯鹤林在题为《加快提升废钢资源利用水平 助力钢铁“基石计划”实施》的工作报告中指出,2022年我国粗钢产量101300万吨,同比下降2.1%;生铁产量86383万吨,同比下降0.8%;废钢铁资源产生总量2.6亿吨,同比减少1000万吨,炼钢废钢铁消耗总量21002万吨,同比减少1619万吨,降幅7.2%。
  综合废钢单耗207.3公斤/吨,同比减少11.7公斤/吨,降幅5.3%,其中:转炉废钢单耗166.2公斤/吨,同比减少3.7公斤/吨,降幅2.2%,电炉废钢单耗590.5公斤/吨, 同比减少63.5公斤/吨,降幅9.7%;综合废钢比20.73%,同比减少1.17个百分点;电炉钢比9.69%,同比减少1.01个百分点。
  进口再生钢铁原料方面,2021年全国进口再生钢铁原料55.55万吨。2022年累计55.89万吨,年同比增0.61%,其中,从日本进口35.23万吨,占全年总进口量的63.04%;从英国进口9.59万吨,占全年总进口量的17.15%;从韩国进口5.44万吨,占全年总进口量的9.73%。
图为冯鹤林
  冯鹤林在报告中还对废钢铁产业的热点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
  一是基石计划正稳步推进。目前废钢协会正配合钢铁工业协会以废钢产出和利用为中心,推进废钢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废钢铁资源回收、加工、配送及流通体系的完善和提升,推进进口再生钢铁原料进口标准修订;同时,中钢协拟建议按化解过剩产能部级协调机制,建立废钢部级协调小组,优化现有税收政策。
  二是企业仍存在税务风险。财税40号公告中“简易计税方法按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条款解决了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上游开票计税税率难确定的问题,但面临3%的增值税票由谁开及其公司所得税征收的问题。目前,个体工商户、自制凭证、核定征收模式共存,企业仍存在税务风险及其人身安全问题。
  三是依靠科技正在成为战胜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突破口。冯鹤林介绍,目前很多废钢协会会员企业在积极探索废钢智能检测系统,废钢智能料场系统等高新技术项目,加强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废钢使用单位的产学研合作,以市场化业务为导向,着力解决行业痛点。
  冯鹤林还介绍了再生钢铁原料期货模拟交割等上市工作的新进展,并指出,再生钢铁原料期货上市将加速行业标准化的进程,废钢元素检测要求会越来越高,废钢料型的分类更加细化,整体促进废钢行业向标准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构建中国的废钢定价体系。
  冯鹤林还介绍道,四川省等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推进电炉短流程炼钢正在加快;智能工厂建设已取得成效,中冶赛迪、欧冶链金携手打造的国内首个废钢智能工厂落成,《钢铁行业—废钢智能工厂技术要求》团体标准也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联合发布。
图为李树斌主持会议
  会上,来自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大连商品交易所、经世智库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分别就新固废法对废钢行业的影响、再生钢铁原料期货上市的最新进展、2023年宏观经济与政策等主题做了报告。
  废钢协会会员服务部主任王萍宣读了新入会会员的决定,经审核,有112家企业新加入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
  废钢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树斌主持了23日上午的会议,上海钢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废钢事业部总经理顾敏华主持了23日下午的会议,废钢协会副秘书长王方杰主持了24日的会议。来自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咨询机构、钢铁企业、废钢加工企业等单位的10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