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今日热点

进一步推进行业整体社会责任能力建设——《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4)》启动会在京召开

2024-04-28 10:02: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徐可可 陈曦 报道
特约通讯员 蓝义高 郑洵 摄影
 
  4月26日,《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4)》启动会在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此次会议旨在总结过往经验,加强行业内外交流,明确2024年的工作方向和计划,以进一步提升钢铁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深度和广度,推进行业整体社会责任能力建设,助力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图为会议现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屈秀丽,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荣岩到会致辞。中国社科院教授、责任云研究院院长钟宏武,世界钢铁协会副总干事、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钟绍良分别做专题培训。会议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苏长永主持。
  本次会议由钢协和责任云研究院共同主办,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及中国宝武、鞍钢、首钢、河钢、中信特钢等多家钢铁企业的60多名社会责任工作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图为屈秀丽致辞
  屈秀丽在致辞中表示,在广大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钢协联合社会责任百人论坛已连续两年编制和发布《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以行业视角研究并记录社会责任履行的发展与实践,进步与成果,不仅为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决策支撑和传播载体,也进一步提升了钢铁行业的社会形象,为推动行业社会责任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新一年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编制工作,屈秀丽提出三点意见:
  第一,中国钢铁行业和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编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取得很大成绩。与2022年钢铁行业首部蓝皮书相比,2023年参与行业蓝皮书编制的企业进一步增多,由31家增加到了36家,更多的企业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报告内容上,无论是篇幅还是报告的深度广度均有所提升。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也是一个认真梳理、深入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的责任能力建设工作仍有待强化,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占比有待提升。
  第二,编制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展现,是新时代赋予钢铁行业的重要使命。在迈向钢铁强国的关键阶段,中国钢铁业要想走在时代的前列,世界的前沿,客观要求广大企业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同样要发挥引领和表率作用。企业只有积极参与到社会责任工作中来,将企业自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带动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稳定和提升。
  第三,行业蓝皮书的编制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不断积极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提升行业蓝皮书编制的深度和广度,进而推进行业整体社会责任能力建设。今年,在各方面的条件都更加成熟的情况下,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制定好工作计划,落实好工作责任: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深度和广度。二是要加强企业间相互学习,增进交流,共同提高。三是共同努力争取更多企业参与报告编制工作,扩大覆盖面。
  “今年蓝皮书编制完成后,我们将联合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邀请部委有关领导、企业代表、相关机构共同召开《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4)》发布会,借助行业力量汇集主流媒体平台、整合新媒体资源,共同宣传,深度报道,集中展示钢铁行业的社会贡献和社会价值,塑造钢铁企业负责任的新形象,希望继续得到广大会员企业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屈秀丽说道。
图为荣岩致辞
  荣岩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冶金行业最大关键与共性技术创新基地,多年来中国钢研一直致力于我国先进钢铁工业的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创造价值、服务社会的能力,坚持履行社会责任。自2012年以来,中国钢研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展示中国钢研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举措和成效,曾连续三年获得五星级报告评级的优秀成绩,去年中国钢研报送的案例入选了《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3)》优秀案例。在“十四五”时期,中国钢研秉持客户至上、诚实守信、开发共享、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积极投入到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中,以技术赋能推动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履责质量,将履责理念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数智转型,加快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海外履责,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环境、社会综合价值,助力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借助钢协召开此次蓝皮书启动会提供的共享交流平台,中国钢研希望在钢协的指导帮助下,协同兄弟钢企的资源与优势,共谋发展,共聚智慧,以钢铁力量增进民生福祉,助推社会进步,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图为钟宏武做专题培训
  钟宏武从ESG体系的全球动态、ESG体系的中国进展、钢铁行业社会责任/ESG发展特征、钢铁企业ESG工作体系推进要点四个方面做了题为《中国钢铁行业社会责任暨ESG现状与挑战》的专题培训。
  钟宏武指出,钢铁行业社会责任/ESG发展具有七个管理特征和八个报告特征。七个管理特征分别是:超八成钢铁企业明确社会责任工作执行部门;超八成钢铁企业已有社会责任/ESG相关规定;超过半数钢铁企业开展社会责任/ESG绩效考核;超八成钢铁企业开展内部或参与外部培训;部分钢铁企业未开展过责任研究;近八成钢铁企业通过各种渠道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部分钢铁企业推动下属企业开展社会责任/ESG工作。八个报告特征分别是:近四成钢铁企业发布报告;社科院《指南4.0》参考最多;超过半数报告披露责任管理相关信息;超四成报告设立责任聚焦,紧扣时事热点;九成以上报告实质性表现卓越;可读性仍有一定提升空间;大部分钢铁企业创新性有待加强;指标覆盖率有待提高。对于钢铁企业如何推进ESG工作体系,他提出了“ESG FOUR”建设法,即完善ESG管理、优化ESG报告、提升ESG评级、塑造ESG品牌。
  最后,钟宏武强调,全球ESG体系持续完善,ESG符合中国发展战略,中国ESG体系建设加速推进。钢铁企业应主动编制ESG报告,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健全ESG治理架构,完善ESG管理体系;丰富ESG传播形式,参与重要平台,加强沟通交流,扩大ESG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塑造ESG品牌形象。
图为钟绍良做专题培训
  钟绍良从世界钢铁协会的三个可持续发展行动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新趋势,帮助钢铁企业明确自身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在统计全球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并发布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方面,重点介绍了世界钢铁协会的8个可持续指标,以及计划新增的11个指标。在颁布《可持续发展宪章》并评选“可持续发展优胜企业”方面,重点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九项原则、《可持续发展宪章》成员资格的20条标准和2024年“可持续发展优胜企业”评选标准。在评选年度“可持续发展卓越成就奖”方面,重点介绍了相关评审标准和最新趋势。这些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为钢铁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图为苏长永主持会议
  在会上,《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4)》课题组负责人张沛佩介绍了蓝皮书编制、资料提报及十大责任品牌评选要求相关事宜。2024年,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课题将在总结去年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力争有所创新。在研究内容上,在关注优秀钢铁企业履责实践的同时,重点分析责任管理有待提升的企业特点,在问卷设计上更有针对性、在访谈调研环节强化与企业深度交流,深挖企业典型案例,努力打造钢铁行业社会责任领域最具权威性、专业性、系统性的研究专著。
 
图为张沛佩介绍蓝皮书编制相关事宜
  会议还邀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冶金工业研究中心以及优秀钢铁企业做交流发言,分享社会责任工作的实践与成果,为钢铁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开展提供学习经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会员与企业文化建设部行业企业文化处副处长傅全乐交流分享了电力行业社会责任工作经验。冶金工业研究中心副处长李凌作了《国外头部企业的ESG战略与实践》发言。中国宝武企业文化部企业文化处处长王丹云作了《中国宝武社会责任/ESG工作交流》发言。鞍钢集团经济发展研究院主任研究员李成志作了《鞍钢集团社会责任和ESG工作汇报》发言。首钢股份董事会秘书乔雨菲作了《首钢股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ESG实践》发言。河钢集团战略发展部主管张妍作了《河钢集团ESG管理与实践》发言。中信特钢监事/法律合规部部长蔡磊作了《从ESG到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协同》发言。
图为傅全乐交流分享电力行业社会责任工作经验
图为李凌发言
图为王丹云发言
图为李成志发言
图为乔雨菲发言
 
 
图为张妍发言
图为蔡磊发言
  沙钢集团办公室副主任李震,湖南钢铁集团资本运营部高级经理王音,中钢集团办公室外事处社会责任专员徐正美,南钢集团党委工作部企业文化室主任邬植靖,津西集团总裁办主任张继军围绕推进钢铁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进行了自由发言,为提升钢铁行业核心竞争力、带动更多的钢铁企业向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迈进积极建言献策。
图为李震发言
图为王音发言
图为徐正美发言
图为邬植靖发言
图为张继军发言
  与会代表表示,将积极配合课题组的各项工作,为顺利完成和发布《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4)》贡献智慧,为中国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
图为与会代表认真听会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52632.jp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