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郭达清 温晓霞 报道
5月14日-16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导,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主办,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金属循环应用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七届五次会员大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

图为会议现场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资源综合利用处四级调研员蒋鹏,西宁市委常委、副市长姜晓东,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骆铁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贸促会冶金行业分会副会长苏长永出席会议。来自废钢铁上下游产业协会、学会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共计约400人出席了会议。
15日上午先行召开了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七届五次会员大会。

图为姜晓东
姜晓东在致辞中代表西宁市委市政府向出席会议的领导和来宾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西宁发展的钢铁界朋友表示感谢。他表示,当今世界正属于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西宁作为青藏高原规模最大的城市和区域的中心城市,在推动绿色转型和生态保护上优势明显,责任重大,尤其在开展废钢铁等金属循环利用领域责无旁贷。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骆铁军就当前钢铁行业焦点问题及废钢发展做了主题发言。

图为骆铁军
骆铁军介绍了钢铁行业运行情况、面临的形势、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包括当前钢铁行业急需着重解决三大痛点问题,即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保资源安全,对废钢发展目前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剖析,并对未来废钢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图为苏长永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贸促会冶金行业分会副会长苏长永主持了上午的会议。

图为张伟
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伟在致辞中代表北京建龙集团西宁特钢公司向出席此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及各位代表表示欢迎,并表示愿与行业同仁加强行业自律,推动技术创新,共同开拓金属循环应用产业的广阔前景。

图为蒋鹏
蒋鹏在致辞中介绍了我国废钢铁加工利用的重要意义、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从实施废钢铁加工行业规范管理、加快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等方面提出下一步工作具体要求。

图为冯鹤林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鹤林代表协会秘书处做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七届五次会员大会工作报告。
他介绍了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废钢铁行业运行态势。2024年1-12月全国炼钢用废钢铁消耗总量20967万吨,同比减少401万吨,降幅1.9%;综合废钢单耗208.6公斤/吨,同比减少1.1公斤/吨,降幅0.5%,其中:转炉废钢单耗167.1公斤/吨,同比减少0.9公斤/吨,降幅0.5%;电炉废钢单耗594.0公斤/吨,同比减少5.78公斤/吨,降幅1.0%;全国炼钢综合废钢比20.86%,同比减少0.11个百分点;电炉钢比9.72%,同比增加0.06个百分点。
2025年1-3月全国废钢铁消耗总量5762万吨,同比减少93万吨,降幅1.6%;综合废钢单耗222.2公斤/吨,同比减少6公斤/吨,降幅2.6%,其中:转炉废钢单耗178公斤/吨,同比减少5.1公斤/吨,降幅2.8%;电炉废钢单耗622.2公斤/吨, 同比减少22.3公斤/吨,降幅3.5%;废钢比22.22%,同比减少0.6个百分点;电炉钢比9.96%,同比增长0.18个百分点。
2024年全年再生钢铁原料累计进口24.81万吨,年同比降53.45%。冯鹤林分析指出,再生钢铁原料进口量少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价格,二是《再生钢铁原料》标准相对较高,新版标准将于2025年6月1日起实施;三是我国再生钢铁原料进口需缴纳13%的增值税,抬高了进口成本。
冯鹤林还分析了2024年以来行业热点事件的影响,其中,《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实施,在促进钢材消费的同时,还释放了大量的废钢铁资源;"反向开票",解决了废钢铁加工企业上游开票计税税率难确定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企业收购报废产品时取得发票的便利性,降低涉税风险;《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对困扰行业已久的“政策洼地”问题形成一定的限制,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成立,将搭建多层次、立体化、高效率的资源回收再利用体系,落实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做出贡献。冯鹤林还介绍了废钢加工企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种种实践,例如通过搭建回收站点网络系统,推广应用废钢智能检测验收系统,废钢分类加工过程从泵房称重、库房库存到销售给客户过程数据化,新型废钢原料精细分类设备改进提升等,并指出这些探索将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
冯鹤林还介绍了组织召开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七届四次会员大会暨成立30周年大会、推进“全国废钢铁资源”专题调研工作、开展“全国冶金渣处理及利用”专题研究、对行业共性痛点问题,千方百计多种渠道献言献策反映诉求、配合工信部开展行业准入、积极开展团体标准制定和发布、强化服务协会会员等2024年废钢协会开展的重点工作,以及推进废钢铁产业“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废钢铁加工标杆企业;推进“全国废钢铁资源调研”、“全国冶金渣(钢尾渣)处理及利用”专题调研;反映企业诉求,推动政策优化;进一步配合工信部开展行业准入和动态管理;加强废钢行业现有标准宣贯和《废钢铁》国家标准的修订;推动直接还原铁技术创新发展;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工作统领废钢铁产业发展等2025年重点工作。
冯鹤林指出,当前的国际局势瞬息万变,国内市场持续波动,钢铁行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巨大压力,废钢行业也同样面临下游需求不足,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多方面问题。在年初召开的废钢铁行业重点企业座谈会上,很多企业代表反映了开票难、公平竞争等共性问题。这就更需要行业同仁携手应对,不断优化行业经营环境。刚刚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这些都将为钢铁和废钢铁创造新的需求。国家的重视和发布的各项政策为行业变革和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他最后呼吁废钢铁行业同仁团结一致,拥抱变化、适应环境、把握机遇,共同开启循环经济新征程,为钢铁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图为贾伟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副秘书长贾伟主持了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七届五次会员大会并宣布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新入会会员决定。
随后召开了第十六届中国金属循环应用国际研讨会。

图为高怀
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高怀以《关于我国电炉短流程发展的思考》为题做了主题发言。他分析指出,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需要从全流程的角度提高电炉短流程炼钢的竞争力,实现在合理的原料结构、能量结构和流程匹配下,通过大功率的电-热能量--物质高效转化的过程,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时间流的高效匹配与衔接。以电炉高效、低成本洁净钢生产和流程的铸轧、直轧和无头轧制的高效衔接匹配为重点方向。

图为王中毅
西宁市开发区党委委员、副主任王中毅以《循环赋能,创新共赢》为题做发言,介绍了西宁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的绿色机遇

图为任兴洲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任兴洲做主题发言,介绍了当前以扩大内需为重点的宏观政策部署及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她指出,从基本面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叠加国家一揽子宏观政策部署,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景可期。

图为宋赞
中国贸促会冶金行业分会会议部副主任宋赞主持了15日下午会议。

图为胡新华
欧冶链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董事胡新华以《打造平台,数智赋能,助力再生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为题,介绍了中国资环欧冶链金平台。

图为刘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刘巍介绍了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他指出,2024年再生铜、铝、铅、锌合计产量达到1915万吨,增速为7.1%。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在资源保障格局中的份额不断提升,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资源保障格局。预计到2030年,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量有望突破2300万吨/年。

图为彭绍峰
河钢集团石钢公司党委副书记彭绍峰介绍了河钢集团石钢公司作为短流程炼钢企业废钢资源配置和高效循环利用的实践。

图为金榮三
浦项经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金榮三在发言中介绍了全球废钢长期供需预测研究。他认为,未来,全球钢铁需求可能从2030年代开始停滞,低质废钢可能在2030年代后期转向供应过剩。

图为郝以党
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郝以党在发言中就钢渣资源化利用及绿色低碳技术发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钢渣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标准体系涵盖多个方面,钢渣可用于多种途径。然而,钢渣资源化利用仍面临诸多问题,如区域产量不匹配、政策不完善等。未来,钢渣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包括余热回收、智能化控制、还原提铁、固碳减排等技术,政府强调实现钢渣“零排放”。

图为胡品龙
江苏华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胡品龙在发言中剖析了废钢加工装备多样化、智能化如何助推废钢应用稳定增长。

图为王荣堂
湖北力帝机床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总经理王荣堂以《共探数字化转型 锻造绿色智造新引擎》为题,介绍了湖北力帝的数字化转型。

图为周永鑫
长沙中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永鑫介绍了长沙中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先进的设备助力废钢寒冬突围战的经验。

图为罗宾·K·韦纳
美国再生材料协会(ReMA)会长罗宾·K·韦纳(Robin Wiener)通过视频发言介绍了美国再生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他指出,中国是美国再生材料的重要出口市场,但近年来出口比例有所下降。

图为王方杰
在16日上午举行的废钢相关税收政策及行业政策座谈会上,来自废钢铁行业及相关行业的80余名专家和业内人士出席会议。参会代表围绕当前废钢铁产业税收及行业政策展开了深入探讨。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副秘书长王方杰主持座谈会。

图为座谈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