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郑洁 报道
9月10日—9月12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的2025年中国再生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举办。此次峰会主题为“向新出发、质领再生、丰启华章”。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副司长雷文,江西省丰城市委书记张书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吉位,江西省工信厅有色处四级调研员江赛清,江西省宜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建鲜,江西省宜春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邱建平等参会。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刘巍主持。
张书基在致辞中表示,丰城作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近年来始终将循环经济作为首位产业,已建成面积为18.2平方公里的循环经济产业园。2024年,丰城循环经济产业实现产值568.5亿元,成为江西县域经济发展和城乡融合的典型案例。今后,丰城将坚持拓展前端回收网络、做强后端精深加工、优化产业生态,持续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数字化改造和产学研用协同,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布局电子信息和小家电等新领域,全力建设全国一流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和再生金属产业基地。
雷文在题为《深化产融合作,助力再生金属产业转型发展》的报告中,阐述了深化产融合作对推动再生金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强调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他表示,产融合作作为一项探索性创新模式,通过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和城市试点等实践,有效促进了金融资源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助力企业尤其是再生有色企业获得多元化、全周期的金融支持;政策引导、平台支撑和机制创新在推动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这将为构建产融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生态环境提供坚实支撑。
王吉位在题为《以资源保障为基础、技术创新为驱动、绿色供应链为纽带,推动“回收+再生材料+绿色制造”融合发展》报告中分析道,在当前全球产业格局加速演变、资源安全与碳中和目标日益重要的背景下,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十四五”以来,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变化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一是国家重视程度提升,社会认识转变;二是全球产业格局演变,贸易竞争加剧;三是国内产品方向变化,技术进步加强;四是产业结构优化,规模化集聚化增强;五是产量平稳增长,产能快速扩张,创新能力亟待加强;六是海外布局拓展,短期作为和长期投资失衡。面向“十五五”,他提出3项主要任务:一是通过政策精准引导,扩大再生金属原料进口品类、推广再生材料应用、完善标准与认证体系、争取资金支持;二是强化技术创新,包括管理、技术和模式创新,推动智能分选、绿色熔炼、高端合金产业化及闭环循环示范项目;三是推动全球供应链协同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互认标准体系,提升中国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度。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色金属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强聚焦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系统阐述了行业当前面临回收体系散乱弱、生产数智化水平低、绿色产品标准缺失、产业链数据孤岛严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王强提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智能回收、AI(人工智能)分选、低碳熔炼、区块链溯源等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向智能化、标准化、低碳化转型。
会议主论坛环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秘书长张琳主持。中国铸造协会压铸分会专职副秘书长钱明,中南大学轻合金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瑞卿,东北大学冶金学院教授、先进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曹卓坤围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从循环资源利用、高质化应用、再生铝在轻量化中应用、包装回收利用、数字化建设、低碳能源解决方案、再生金属节能创新探索等方面进行了案例分享与探讨,为再生有色金属发展提出了更多新路径,描绘未来展望。
同期举办的还有铸造铝合金期货培训,“十五五”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战略问题研讨会和再生有色金属绿色供应链协同创新研讨会。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理事单位,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400余人参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