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吕林 杜笑 报道
图片由会议主办方提供
作为占据炼铁成本70%的核心环节,铁前系统的降本增效不仅是推动产业链协同的破局关键,更是构建绿色低碳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9月17日,由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山东省钢铁行业协会、河南省钢铁行业协会、山西省钢铁行业协会、唐山市钢铁工业协会、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25钢铁行业铁前对标交流会”在河北唐山成功召开。会议旨在汇聚行业智慧,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先进经验,共同探索铁前工序在“双碳”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为会议现场(记者 杜笑 摄影)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原二级巡视员、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高级顾问唐振亚,江苏省工信厅原材料工业处主任刘镕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环保部副主任曹曲泉,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会长陈洪冰、秘书长蒋莉,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冶金固废资源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姜维,河南省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孟伟红,山东省钢铁行业协会部长邵建波,唐山市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晏希会,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安全总监、副总工程师陈晓刚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大会。来自沙钢、梅钢、中天钢铁(南通)、永钢、青岛特钢等钢铁企业的代表和上海钢联、特普朗克、天合光能、日彰风机、中冶沈勘秦皇岛研究总院、河南省先进钢铁材料产业研究院等单位的负责人共200多人线下参加会议,还有2500多人通过线上参加会议。

图为唐振亚
唐振亚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钢铁行业通过超低排放改造、极致能效工程等措施,环保指标持续改善,污染物排放量显著降低,体现了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积极成效。但钢铁行业特别是铁前系统减污降碳、降本增效依然任重道远,直接关系到每个钢铁企业乃至全行业的竞争力,更是推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突破口。此次会议正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深入探讨铁前系统降本增效路径,推动铁前系统深入开展减污降碳,共同探索“双碳”目标下铁前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平台。

图为曹曲泉
曹曲泉作《夯实能效数据基础 以标杆示范引领钢铁极致能效工程迈向新高度》主题报告,表示将遵循钢协低碳工作委员会24字方针,以“三清单、两标准、一数据系统”为主线,依托“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工作,推动钢铁重点工序能效达标杆。

图为陈洪冰
陈洪冰作《铁前节能降本技术进展与实践》主题报告,全面分析了高炉、烧结、焦化三大工序节能降本技术现状,并提出了系统解决方案。他表示,铁前系统能耗、碳排放量、污染物量大,未来任务艰巨,但潜力巨大。

图为王姜维
王姜维作《GB 21256-2025<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解读及工作建议》专题报告,详细解读了整合修订后的强制性新国标的技术要求。她建议,钢铁企业短期应尽快对标分级、聚焦合规改造,中期要构建技术组合、升级为数字化能源管理中心并推动极致能源降本,长期需探索绿色低碳工艺、推动技术创新与供应链管理优化。

图为陈晓刚
陈晓刚到会致辞并作技术报告。他介绍了二十二冶在烧结、炼铁等工程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熔融还原、智慧建造等核心技术。他表示,二十二冶未来将依托双总部布局及资源优势,聚焦绿色低碳与智能化,为钢铁行业铁前工程升级提供支撑。

图为孟庆增
唐山钢协研究院院长孟庆增在致辞中表示,在“双碳”目标引领与行业转型攻坚的双重背景下,钢铁企业正面临节能降碳、降本增效的多重挑战。铁前系统是钢铁生产能耗与成本的核心环节,其绿色化、智能化水平直接关系全行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会上,来自钢铁企业铁前工序的生产专家、冶金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学者,以及相关装备技术领域的专家,以对标交流为主线,围绕铁前系统的降本增效、节能降碳以及智能化主题,分享了关键技术进展与管理创新经验,并达成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搭建开放协作、互学互建平台,共同探索低碳高效发展路径的共识。

图为参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