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钢铁行业CR(集中度)10、CR4分别达到43%、26.9%,较“十三五”末分别提高4.4个百分点、4.6个百分点;2025年,钢铁行业共有16家企业成功上榜世界500强,其中中国钢企独占12席,较“十三五”末增加5席。钢铁企业通过深入开展联合重组,提高了产业集中度,提升了发展质量,推动行业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2022年发布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依托行业优势企业,在不锈钢、特殊钢、无缝钢管、铸管等领域分别培育1家~2家专业化领航企业”。以此为指引,钢铁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在存量优化、减量发展理念的深度驱使下,加快了重组步伐,形成了“南宝武、北鞍钢”的主体发展格局:
中国宝武先后重组昆钢和新钢、战略投资山钢、控股重钢,构建了国内沿江沿海“弯弓搭箭”的区域布局,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钢铁企业,经营业绩稳居行业第一;
鞍钢重组本钢,鞍钢粗钢产能达到6300万吨,在世界钢企排名中仅次于中国宝武和安赛乐米塔尔,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2024年鞍凌重组,粗钢年产能达到7000万吨级,使全国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增加到42%;
2023年中信泰富特钢与南钢强强联合,形成3000万吨级的专业化特钢航母,实现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优特钢棒线材和高附加值钢板产量全球第一;
2023年12月26日,建龙集团正式接手西宁特钢管理权,着力将西宁特钢打造成为市值处于行业头部,规模达到千万吨级,在新能源用钢、电渣钢、无缝钢管等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特钢企业集团,努力成为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的典范;
2024年9月29日,敬业集团完成与日钢营口中板的股权交割后,双方整合6条中厚板生产线,年产量高达1500万吨;
…………
一系列战略性重组,深刻改变了钢铁产业的竞争版图,行业逐步从分散竞争走向有序协同,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
当前,钢铁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减量发展阶段,无论是破解供给层面的“内卷”难题,还是优化产业布局、提升行业竞争力,兼并重组都是关键一招,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提升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钢铁急需打破壁垒、创新机制,坚持以法治化、市场化办法深化重组,推动行业形成竞争适度、布局合理的发展格局。
用好法治化办法,保障“重组一批、退出一批”。当下,行业对于联合重组的呼声高涨,更多出于产能退出、产量调控的诉求。如果能将联合重组与退出机制、产能跨区域转移机制等有机结合,重组步伐必然加快。
10月24日印发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2027年xx月xx日起全国范围内不同企业(集团)之间炼铁、炼钢产能不再实施产能置换;不同企业(集团)一级法人主体之间可以通过整体性、实质性兼并重组实现产能整合、转移。鼓励同一企业(集团)一级法人主体的不同子公司之间炼铁、炼钢产能优化整合”“对2021年6月1日之后兼并重组新取得的合规产能用于项目建设的,各省(区、市)炼铁、炼钢产能置换比例均不低于1.25∶1”。该政策给予了重组企业产能置换、整合的政策支持,落地后,有助于推动产能要素的跨区域转移。如果能够再辅之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加快,产量、能耗、环保指标等要素的跨区域转移成为可能,重组之门或将真正打开。
与此同时,要积极落实《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加强规范企业分级管理与产业政策、产量调控、财税、金融等政策协同,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培育若干引领型规范企业;在兼并重组过程中给予并购企业专项资金支持,如在融资成本和融资周期上给予优惠;给予上市公司政策支持,如进一步支持钢铁上市公司对行业内其他上市公司采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方式进行并购;等等。诸如此类不可或缺的配套政策,将为联合重组提供强劲动能。
推动市场化运作,争取“收购一家、成功一家”。纵观日本、美国、欧洲等地的重组潮的兴起,均离不开市场化的作用。未来,中国钢铁企业的格局将主要由特大型行业引领型企业、专业化引领型企业、大型区域性主导型企业、中小型区域性配套型企业4类企业组成,这就需要钢企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市场化运作为方针,以战略契合度为准则,选择合适的并购目标,争取“收购一家、成功一家”,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使行业兼并重组在政府引导下发挥最大的自由度;设立钢铁产业联合重组基金,降低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资金压力和收购风险;在兼并重组过程中选择灵活的并购方式,控制并购及协同成本,如近期河南省印发的《河南省钢铁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中提到“支持省内外优势企业通过增资持股、交叉换股、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整合省内钢铁资源”“鼓励中小钢铁企业创新合作方式,实施减量重组”,是值得借鉴的重组方式。
风起扬帆时,志在万里潮。我们期盼,在“十五五”的壮阔征程上,钢铁行业能溶解政策的寒冰、冲破机制的壁垒、走出地方保护的围城,迎来新一轮重组的春天,发展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