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新材料前沿

攀钢钒氮合金生产技术迭代破行业共性技术难题

2020-05-21 08:42:00

  本报讯(记者孟祥林)日前,鞍钢集团攀钢《高品质钒氮合金高效制备工艺及装备技术开发》创新成果获得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研究成果经过6年的持续攻关,解决了国内外钒氮合金行业的共性技术难题,在业内率先实现了双推板窑高效、高氮、低耗钒氮合金的稳定生产,为钒氮合金的绿色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该项目已申请专利16项、发表相关论文2篇。

  钒氮合金是微合金钢添加剂,微量加入即可显著提高钢材的强韧性,节约钢材用量。美国在上世纪研发的钒氮合金生产技术,存在能耗高、周期长、效率低、产品氮含量低等缺陷,并且美国实施了严密的技术封锁。2000年,攀钢自主研发的单推板窑常压一步法连续生产钒氮合金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美国对该技术长达数十年的垄断。然而,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钒氮合金的生产工艺由单推板窑发展到双推板窑,由于技术掌控难度大,仍存在部分产品氮含量低、炉窑寿命短、能耗高等行业共性技术难题。
  为此,攀钢于2014年成立技术攻关组,开展“高品质钒氮合金高效制备工艺及装备技术开发”项目研究,聚焦高氮钒氮合金制造、钒氮合金钒品位稳定控制、双推板窑稳定控制及长寿化、开发自动进出料系统等进行攻关。该项目于2015年实现产业化,但在投产初期遇到了生产不稳定、设备偶发故障等问题。攻关组经过半年多的反复试验,逐步调整各设备参数才解决了问题。随后,2017年~2018年,生产平稳顺行后,攻关组又将目光投向钒氮合金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上,开始前期设计和论证。2019年,攀钢引进自动化设备,边摸索边建设“钒氮合金两化融合示范线”项目。由于生产工艺和操作技术有特别要求,自动化设备需要进行二次调整,好在攻关组前期的准备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攻关组的努力,物料传输路径实现了精准调整,自动化设备与“两化融合”预期功能也成功匹配。
  《中国冶金报》(2020年05月21日 03版三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