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新材料前沿

打造钒钛新材料领军企业
——河钢承钢加速推进产业绿色发展侧记

2021-06-02 08:38:00

  本报通讯员 田海霞 实习记者 马国君
  5月24日9时,河钢承钢钒钛事业部亚熔盐作业区总作业长张清山拿着刚刚下线的一袋晶莹的粉末,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介绍道:“这是生产线产出的固态钒酸钠。它不仅满足了高纯粉剂钒生产需求,而且能够作为工业催化剂直接使用。”据了解,截至目前,河钢承钢打造的世界首条亚熔盐法清洁提钒生产线生产成本比传统工艺降低10%,钒回收率提高10%以上,铬回收率提高80%以上。
  近年来,河钢承钢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打造京津冀绿色屏障为己任,努力处理好钒钛和钢铁、高端与绿色、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以全面绿色转型升级为引领,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坚定不移走绿色制造、制造绿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钒钛与钢铁——
  低碳节能的绿色制造
  钒、钛是世界公认的紧缺资源和重要战略金属。钒钛新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船舶、国防军工、新能源等重要领域,对促进我国钢铁材料及尖端材料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北承德钒钛资源丰富,钒钛新材料及制品产业是承德“3+3”主导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位列承德高质量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钒钛产业的快速发展能更有效地助力碳达峰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河钢承钢秉承为人类文明制造绿色钢铁的理念,积极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全面构建技术、质量、人才、自动化和信息化四大支撑体系,坚持用战略眼光开展绿色生产制造新技术研究,开发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加快、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致力于打造最清洁工厂、绿色制造典范企业,建设美丽幸福河钢承钢。在降低能源消耗方面,河钢承钢高度重视企业发展与地区环境之间的关系,广泛引进先进工艺,吨钢耗新水持续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河钢承钢依托河钢集团技术创新平台,集结内外“智力”团队,加强重点产线技术攻关,实现了世界上首条亚熔盐法清洁提钒生产线稳定连续生产。河钢承钢钒钛研发中心负责人李兰杰说道:“亚熔盐法清洁提钒全程无废水排出,彻底攻克了原有提钒技术流程‘三废’产量大、末端治理难、成本高的世界性难题。在全国推广后,每年可实现源头削减废气5亿立方米、重金属渣60万吨、高盐氨氮废水240万吨;可实现钒渣中伴生铬资源的高效提取及高值化利用,开创钒钛产业绿色发展新模式。”
  高端与绿色——
  紧跟需求的绿色产品
  李兰杰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近年来,随着资源、能源及环境压力的逐步增大,储能、环境及智慧建筑领域中新型钒钛材料研究越发活跃,未来钒钛产业绿色化和高端化的步伐将加快,钒钛产品的需求量将快速增长,钒钛产业的高端化是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力支撑。
  作为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钒钛钢铁工业基地之一,河钢承钢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化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这里生产的“鸡冠山牌”系列钒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钢铁冶金、新能源、环保工程、化工等领域,产量占全国的19%、世界的11%,被评为国际质量钻石星奖。含钒钛特色的钢铁产品广泛应用到港珠澳大桥、“华龙一号”、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标志性工程上。
  河钢承钢技术质量部副部长张俊粉介绍道:“河钢承钢率先生产出HRB600(E)高强抗震钢筋,使用HRB500(E)替代HRB400(E)能节约10%以上的钢筋用量。这些钢铁产品的开发,有力地保障了中国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不仅如此,河钢承钢700兆帕级含钒汽车箱体花纹板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引领了行业新需求。该类产品能够替代普通碳素结构花纹板,同等使用面积能够减重30%以上,成为引领自卸车、半挂车整车减重趋势的绿色产品、节能产品,带动高新产业低碳转型。
  “钒钛新材料产业将向系列化、高端化迈进,向军工、航天等领域拓展。河钢承钢打造了钛合金粉末材料及零部件产品生产线、高氮钒合金生产线、航空母合金生产线、钒电池生产线,实现由材料供应到装备制造的转变。”河钢承钢钒钛经营中心负责人表示。
  目前,河钢承钢批量生产的医用级钒铝合金月产量已经达到10吨以上,自主研发的高纯氧化钒产品已经在环保催化剂领域和环保颜料领域供不应求,助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短期与长期——
  与时俱进的绿色产业
  5月24日,《中国冶金报》记者走进树影婆娑的河钢承钢钒钛产业园区,一座仅有40平方米的千瓦/20千瓦时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正在稳定运行中。这是河北承德首个储能示范项目。
  根据已公开资料,我国“十四五”期间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装机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光伏发电和风电的间歇特性,需要配套储能电站才能承担电力保障,因此,电力系统对储能电站容量的需求也将随之越来越大。光热发电集发电与储能为一身,是可以提供可靠电力,并具备灵活调节特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是实现我国能源转型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近年来,河钢承钢立足钒钛特色优势,突出钒功能,打造钒品牌,做足、做好钒文章,加快钒产品产业链延伸,开发出具有1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工艺成熟的适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高纯钒氧化物制备技术及商用电解液制备技术。随着钒电池首次商业化应用,其应用数据将为河钢承钢开拓高端领域提供有力支撑,并使河钢承钢未来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电网调峰、分布电站、通信基站等领域助推国家新能源应用。
  河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朱立光对河钢承钢钒储能示范项目给予高度评价:“河钢承钢钒储能项目是河北省内能源综合利用的新突破,不仅能够满国家新能源发展需要,还能够平稳风电上下电网的压差,减少光能和风能在用电谷期的浪费,特别是对新能源高效利用意义重大!”
  “十四五”期间,河钢承钢预计在钒钛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5000立方米/年钒电解10兆瓦钒电池成套装备,建设完成2兆瓦/16兆瓦时钒储能系统的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居于该市场国内前五的地位。
  同时,河钢承钢坚持在绿色发展中谋求“造血”之路,将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建设超低排放工程套用脱硝材料生产线,促进脱硝催化剂产业绿色升级,为整个钢铁行业烟气低成本治理、大气超低排放提供核心技术方案,进而打造承德钒系催化剂生产基地,实现初级产品制造商到高端材料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变。
  按照企业规划,到2035年,河钢承钢将建成完善的钒钛产业上下游链条,钒钛新材料产业规模将达到120亿元以上,成为钒钛新材料领军企业国际典范;在钒产品总量保持国内前二主导地位的基础上,高端产品预计年产量达到1.2万吨,占据国际领先地位。
  钒钛绿色、高端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河钢承钢将集中技术、人才、资本、产业,全面实现产线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智能化升级,助推地区经济建设和国家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中国冶金报》(2021年6月2日 03版三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