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新材料前沿

当好“排头兵” 争做“领跑者”
——攀钢钒钛股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钒钛新材料企业纪实

2023-11-29 08:42:00

  本报通讯员 杨子昂 记者 孟祥林
  11月24日,《中国冶金报》记者在鞍钢集团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攀钢钒钛股份)五氧化二钒提质升级项目现场看到,生产线正加快节奏全力生产。这里生产的高纯五氧化二钒是一种高附加值产品,是全钒液流电池、钒酸锂系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及先进钒系合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原料。
  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设立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将攀西钒钛资源创新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该试验区核心企业,攀钢钒钛股份抓住战略机遇,乘势而为。今年初,国资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的通知》,攀钢钒钛股份入选“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这是国家对攀钢多年来深耕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所做努力给予的肯定。
  10年来,该公司深耕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不断开辟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新工艺、新路线,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钒钛新材料企业步伐,为鞍钢集团奋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注入发展新动力。
  前瞻布局 深耕钒钛 
  抢抓先机 逐梦未来
  在攀钢钒钛股份西昌钒制品焙烧作业区浸出工序的操作室里,操作工李晶洁启动按钮,钒产品生产一键带料、一键浸出……这是该公司在国内率先采用的“钙化焙烧+硫酸浸出”清洁提钒新工艺。该工艺整体技术水平达到行业先进,提钒废水可100%循环利用,实现了钒产品绿色安全供给,引起业界高度关注。
  确保钒钛战略资源经济安全供给,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始终是攀钢钒钛股份致力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攀钢钒钛股份全面加快绿色发展步伐,推进落实“双碳”目标,重点开展了降碳减排工作。该公司实施钒产线废水处理、钛白粉废酸浓缩等升级改造,推动硫酸钠和钛石膏资源化利用、硫酸亚铁高值化利用攻关,以及实施渣场覆土复绿等系列工程,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1月—10月份,重庆钛业和东方钛业新增绿化面积达14万平方米。
  拓展应用领域,做优产业布局。日前,《钒电解液用多钒酸铵》团体标准获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CSTM标准委员会)批准立项,该标准由攀钢牵头、钒钛股份等单位作为主要参与者进行制定。该标准对促进行业有序规范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可提高该公司在相关领域的话语权。同时,该公司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加速推进钒产业化应用,牵手大连融科合作建设的2000立方米/年钒电解液产线建成运营。今年上半年,钒电池电解液、多钒酸铵产品在新能源领域投放同比实现快速增长。目前,该公司已具备向高端用户批量供应钒铝合金的能力,产品成功打入专项领域,中高端产品销售占比持续提升,产业布局持续优化。
  坚持产业迭代升级,构建发展新格局。日前,四川省重点项目、打造鞍钢“第三极”的标志性工程之一的攀钢6万吨/年熔盐氯化法钛白项目配套建设的110千伏变电站一次性投运成功,生产设备安装进入尾声,为该项目主工艺设备调试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五氧化二钒提质升级改造项目、智能工厂建设项目、自动化升级建设项目稳步推进……该公司布局产业迭代升级,增强未来钒钛产业发展根基的集聚效应正在显现。
  推动资本运作,为经营注入强劲动力。该公司发挥上市公司直接融资功能,启动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项目,为7个在建项目提供资金保障。这是攀钢钒钛股份近10年的首个再融资项目,历时10个月努力,22家国内外投资机构(人)参与发行认购,为加快钒钛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驱动 激发活力
  “专精特优” 示范领跑
  攀钢钒钛股份坚持创新驱动,经过多年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成为国内行业的引领者。
  近年来,该公司围绕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核心关键技术,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和能力建设,聚焦“第三代技术体系”构建,成立了3个科技攻关队;围绕当期制约生产经营的难点堵点和推动未来发展的产线项目,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度,深度开发钒钛资源高效利用原创技术,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加快技术成果转化,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活力。
  R-298钛白粉是一款受市场欢迎的通用型产品,主要应用于涂料、油墨等领域。为满足高端用户需求,助推我国涂料行业“绿色、安全”发展,重庆钛业与钒钛科技、攀钢研究院协同攻关,优化R-298的水分散性控制指标和检测评价标准,提出提高产品水分散性指标的攻关措施。经过多次试验,他们不断优化调整工艺操作参数,将水分散性指标提高到90%以上,稳定了市场份额,扩大了品牌影响力。这是该公司以科技攻关驱动发展的典型案例。
  该公司多点发力,深耕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钛冶炼产线持续开展提高电炉冶炼强度攻关,提高单炉产量,形成炉衬稳定运行控制技术方案,电炉冶炼效率不断提升。通过高炉渣提钛低温氯化—氧化长周期对接稳定运行攻关,连续对接周期同比延长了58.6%,实现碳化渣规模化、经济化综合利用。针对超细粒钛精矿回收利用攻关,他们突破干燥、酸解应用难题,增加钛资源量5.3%……
  据统计,近3年,该公司投入可观的研发资金,新增授权专利202项,开发出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新工艺、新路线,钒、钛资源利用率已分别提升至44%、29%,探索出一条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特色之路,成功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在钒领域,该公司重点开展钒渣提钒迭代升级、钒渣钙法高效深度提钒、钒铁合金高效冶炼关键技术开发等攻关,将独有技术应用于1000吨/年高纯氧化钒产线,产品目前已应用于颜料、微晶玻璃等中高端领域。在钛领域,他们突破基于攀西高钙镁钛资源熔盐氯化工艺及装备大型化关键技术,获得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数字赋能 推动蝶变
  品牌卓著 引领行业
  近日,在钒制品钒检测区域,岗位工何雪梅通过新投用的远程网络计量检化验系统查询样品化验的分析数据。她说:“现场生产,每天需要化检验的数据多达上百个。这个系统实现平台数据资源共享,极大地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攀钢钒钛股份全面聚焦生产场景,推动现代化钒钛产业建设,深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钒钛行业应用潜力。近年来,该公司在国内钛渣冶炼生产、钒制品生产、硫酸法钛白生产等长流程钒钛生产领域,率先推进产线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打造重庆钛业智能化示范线,率先在硫酸法钛白行业自主开发MES(制造执行系统)系统,实现产销一体化运行,调度掌控产线全局态势;打造国内首家钒制品智慧工厂,率先在钒制造领域使用5G技术,融合应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建成两化融合生产示范线,实现生产可视化、物流自动化、产线数字化、制造智能化,含钒品位精准度提升0.154%,氮气消耗减少。新一代数智化技术与产业制造技术在特色产线深度融合,一个“从分散到集成,从L0-L4汇聚”的数字化钒钛产业体系徐徐展开。
  着眼于现代化钒钛产业建设,该公司全力打造与之配套的管理体系,打造卓越品牌,提高企业核心价值。
  实施精益管理,提升竞争优势。围绕公司治理、管理提升、价值创造等工作,该公司全面实施内外部对标机制,健全对标管理长效机制,建立攀钢钒钛股份、二级单位两级对标提升体系。内部单位对标着重生产成本“赛马”,攀枝花钒制品与西昌钒制品、重庆钛业与东方钛业之间的成本差距不断缩小。外部对标着重技术经济指标“找差”,聚焦氧化钒收得率、二氧化钛收得率以及工艺、设备等关键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对标,制订六维度对标提升清单,逐一抓落实、保提升。今年上半年,98项对标指标优于2022年,经营业绩跑赢大盘。其中,攀枝花钒制品、西昌钒制品氧化钒收得率创历史新高,西昌钒制品的氧化钒制造成本持续保持行业第一名,东方钛业二氧化钛单月收得率创历史新高。
  塑造卓越品牌,提升企业价值。该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主导制定钒铁ISO国际标准,成功获得钛白粉欧盟REACH等国际市场准入认证;牵头制定钒铁、钒氮合金相关国家标准和五氧化二钒等相关行业标准,不断提高行业话语权;加强品牌价值传播,积极参加国际钒技术委员会大会、中国国际冶金工业展览会等,提升钒钛产品品牌知名度、美誉度,钒铁、钒氮合金产品成功获评为工信部“单项冠军产品”。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经营指标跑赢同行业75分位值,其中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排名第六,总资产报酬率排名第四,经济增加值(EVA)排名第三。
  同时,该公司坚持对外合作,推动协同高质量发展,与四川攀枝花市政府、国电投西南院、大连融科、四川德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促进产业链发展和产品附加值提升,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全力创造更多社会价值。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
  目前,攀钢钒钛股份聚焦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严格落实国务院国资委部署,按照鞍钢集团要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双核+第三极”战略,努力把钒钛产业打造成为“第三极”排头兵,持续发挥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核心企业的引领作用,瞄准成为钒钛领域世界一流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的目标,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加快建设“专业突出、创新驱动、管理精益、特色明显”的世界一流专精特新企业,为鞍钢集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做出新贡献,为中国钒钛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冶金报》(2023年11月29日 06版六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