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萍
去年制定发布的《非晶软磁合金丝材》国标即将于今年4月1日正式实施。2月28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黎嘉威在第四届非晶合金丝材研究进展暨E-bike(电助力自行车)传感技术发展研讨会上对该国标进行了解读。
根据介绍,该国标统一了国内非晶软磁合金丝产品的技术要求,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推动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发展。同时,该标准的发布能加速推动弱磁探测传感器的研制,解决电感器件用核心软磁材料技术难题,实现国产替代。
具体来看,该国标明确了非晶软磁合金丝材为高温液态合金经快速凝固制备成的具有软磁性能的非晶态丝材,并规定了其牌号(AXKXXXX-S)及命名规则。其中,“A”表示材料为非晶态;“XKXXX”表示快淬金属分类;最后一个“X”表示材料的直径,按公称直径d进行分档;“S”表示快淬金属形态为丝材。例如,A1K206b-S表示公称直径档次为b的快淬软磁钴基非晶态丝材。
在技术要求上,该国标详细规定了非晶软磁合金丝材的基本物理性能、磁性能、几何特性、技术特性等主要技术内容,如规定了非晶丝的直流磁性能和交流磁性能,并规定对磁性能的特殊需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以及非晶丝的部分基本物理参数的典型值和化学成分等。
在检验规则上,该国标针对技术要求规定了相应的取样和检验方法,如表面质量需用50倍以上光学显微镜观察。此外,该国标还对非晶软磁合金丝材的包装、贮存、标志和运输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非晶软磁合金丝材》国标的实施,国内非晶软磁合金丝材的生产质量和应用水平将得到显著提高,该产品的产业化进程也将加快。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非晶软磁合金丝材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国内相关企业也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提高非晶软磁合金丝材的性能和质量水平,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中国冶金报》(2025年03月05日 06版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