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祥林 通讯员 何志佳 李伟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钒电池储能、钒颜料、钒铝合金及钒催化剂等高端领域成为钒产业市场拓展的核心方向。年产1000吨的高纯五氧化二钒产线在鞍钢集团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攀枝花钒制品分公司(简称钒钛股份攀枝花钒制品)氧化钒作业区建成投产两年来,一直肩负着推动钒产业向非钢领域拓展、抢占储能赛道先机的重任。经钒钛股份攀枝花钒制品与攀钢研究院锐意攻关,如今该产线已实现98%~99.9%多品级高纯五氧化二钒稳定生产,为钒产业腾飞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摸石过河”到“靶向发力”
“生产高纯五氧化二钒的核心是深度去除提钒体系浸出液中的硅、铝、铬等多种杂质元素,杂质元素含量越低,技术难度就越大。投产初期,想降低0.001个百分点的杂质元素,就要进行多次实验和修正。”全程参与高纯五氧化二钒产线技术攻关的攀钢研究院先进功能材料研究所项目负责人刘波对投产初期的状况深有体会。
高纯五氧化二钒产线投产初期,采用传统重溶结晶工艺,生产流程复杂,难以精准去除杂质元素。为突破这一困局,该产线建成投产后,攀钢研究院与钒钛股份攀枝花钒制品全面构建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开展联合攻关。攀钢研究院科研人员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调整实验思路和研究方向,长期蹲守生产现场与班组职工一同倒班,指导跟踪实验进度;钒钛股份攀枝花钒制品工作人员同步配套推进现场设备设施改造,优化班组生产组织,全力以赴将实验成果转化为实际产能;技术攻关人员每班碰头互通信息,每周复盘实验结果,每月总结工作成效。
历经多轮持续攻关,联合攻关组成功突破三大关键技术,形成“短流程”制备高纯钒成套工艺技术,精准解决杂质元素富集问题,提升了除杂质效率,大幅缩短生产周期,并实现部分杂质元素含量的实时监控。99.5%级高纯钒产品杂质元素波动区间大幅收窄,产品质量实现精准控制,后续更突破了99.8%级以上产品的技术瓶颈。
从“出血点”到“出彩点”
为降低高纯钒生产成本,联合攻关组采取“逐个击破”的方式,减少成本“出血点”。
高纯钒沉钒水曾是“能耗大户”,不仅对水质要求高,用水点位多,而且都是一次性使用,既浪费水资源又增加废水处理成本。
能不能将沉钒水有效利用起来,减少废水处理成本?联合攻关组为此开展了多次试验,最终确定以“分级分类”的方式构建沉钒水回用体系,成功将不同阶段的沉钒水转移到其他产线二次使用。此举不仅减少新水使用量,每年还能降低废水处理成本200余万元,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
针对钒收得率低、辅料消耗高、合格率波动大等痛点,联合攻关组通过优化沉钒参数、精准控制辅料加入量,采取低价辅料代替和全面回收过程用水中的残钒等措施,步步为营全面降低生产成本。
“对比产线建设初期,我们的残钒回收率提升了7.9%,主要品级产品合格率提升1.5个百分点,辅料成本降低23%,高纯钒产品生产成本降低超30%。”钒钛股份攀枝花钒制品氧化钒作业区副作业长许楠对成本控制成果如数家珍。
从“钢铁冶金”到“精细化工”
“高纯产线初期生产的产品,我们想推广到储能、催化剂等精细化工领域,但因为批次产品中个别杂质元素控制不稳定,被客户拒之门外。市场不相信眼泪,产品质量才是最好的话语权。”钒钛股份钒钛贸易销售人员冉俊对当初销售高纯产品的经历记忆犹新。
随着各种攻关成果的应用,高纯五氧化二钒产线生产的产品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不仅同批次产品指标波动极小,还能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
如今,攀钢高纯五氧化二钒系列产品已被应用在储能、催化剂、颜料等多个非钢领域。钒钛股份攀枝花钒制品还通过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及时响应客户需求、适时走访客户等措施,擦亮品牌形象。
《中国冶金报》(2025年10月22日 03版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