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用户行业

2019中国汽车论坛在沪召开
创新、开放、绿色是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2019-05-23 12:36:00     作者:

  本报记者:何惠平

  2019年4月16日~18日,2019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创新、开放、绿色——聚焦汽车产业变革与机遇”。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区长陆方舟,OICA高级官员,VDA主席Mr. Bernhard Mattes,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夕勇等出席会议4月17日论坛并作主旨演讲。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论坛组委会秘书长师建华主持。

  万钢在讲话中指出,从去年新能源汽车进展情况看,2018年全球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总量已经超过了200万辆。中国的销量在125.6万辆,大概占我们新车销售4.4%。截至2018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了29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3%。应该说中国为节能减碳、为全球气候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他认为,把握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应从坚持好发展战略、着力科技创新、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政策措施、扩大开放合作五个方面发力。

  王瑞祥在讲话中首先介绍了2018年全国机械工业和汽车行业的运行经济指标。

  他介绍,去年机械工业的增速是6.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是21.3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6.05%,利润实现了1.4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18%。汽车产业在机械行业里面是最大的板块,几个主要指标都占到了全球机械工业30%以上的比重,大体在35%、36%。去年汽车产业是稳中略降,出现了一种新的态势,产销分别完成了2780万辆和2808万辆,同比是下降的,下降的幅度是4.16和2.76%,但是产销总量仍然还是居于全球第一位的。去年的汽车出口是104.07万辆,同比增长了16.82%。中国品牌的乘用车销售是997.99万辆,大数是998万辆,占乘用车市场的42.9%,这个同比也是下降的,下降是1.79%,乘用车占到了40%多的市场份额。

  当前,伴随着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等新技术与其他产业在加快融合,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汽车产业的生态变化,竞争格局可以说正在重塑,置身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创新”成为发展第一动力,“开放”被视为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已经作为发展的重要导向。如何推进我国汽车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对标高质量,以创新引领产业的转型升级。

  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我国汽车工业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大国,但是我们冷静的思考,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大而不强等问题。我们要通过创新驱动,加快推动传统汽车的改造升级,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加快产学研用结合,培育和提升创新能力,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能,要加大重要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力度,加快推进自主品牌的提质升级,加快拓展智能网联整车数字化和自动驾驶等技术发展提供新空间,促进产业动能的转换。要通过服务创新,加快促进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移动出行服务等智能化、多样化,培育扩大新市场,满足日益增长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要实施新的举措,推动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汽车领域的合资合作起步比较早,而且成效显著。汽车作为上下游行业关联度较高的产业,离不开国内外广泛的合作交流和融合发展,面对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们要更加牢固树立改革开放的意识和全球视野,坚定开放融通、互力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的信心,把握好发展大势,看到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良好环境、开放平台和不断升级的庞大市场,仍是全球企业投资热土和机遇来源。

  第三,要聚焦新能源,打造节能环保、绿色的产业链。

  当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我国始终将污染防治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战和治本之策,持续推进,加以落实,也见到了成效。从机械工业来看,目前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都稳居世界首位,环境监测的仪器仪表、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水质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设备都实现了连年增长的势头。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市场比较低迷的情况下,这几年保持高速的增长,2018年产量是127万辆,同比增长60%,在全球市场的保有量占比达到50%左右,连续三年应该说也是居于世界前列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国已将发展节能与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列到了日程,把它视为我们促进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过的必由之路。

  绿色节能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环境的硬约束,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主基调,使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绿色化的改进和增值,使汽车制造和汽车产品都能够达到节能环保要求,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为兑现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承诺做出一定的贡献。我们通过产业协同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通过两化融合、智能转型、推进绿色制造和节能降耗,构建绿色产业链和绿色交通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环保、便捷、安全的产品和体验。

  

编辑:实习生1

相关文档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